期刊查詢
項次 | 期數 | 篇章類型 | 標題 | 出版年月 |
376 | 35 | 本期專題 |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及語言活力 | 2017/12 |
377 | 35 | 時事快遞 | 回家跳舞—小林.大武壠族史料文物展 | 2017/12 |
378 | 35 | 文獻評介 | 17世紀荷蘭宣教師所編撰的華武壠語(Favorlang)文獻 | 2017/12 |
379 | 35 | 老照片講古 | 宜蘭噶瑪蘭族剪影──流流社 | 2017/12 |
380 | 35 | 新書視窗 | 永遠無法撕除的標籤? 讀《界而治之:原住民作為政治身份》 | 2017/12 |
381 | 35 | 新書視窗 | 《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與「悲喜交織」的原住民族運動 | 2017/12 |
382 | 35 | 文物掌故 | 越過「土牛」:18世紀岸裡社在番界邊區的「族群互動」 | 2017/12 |
383 | 34 | 本期專題 | 交易與防番:以埔里四庄Kaxabu族為例 | 2017/10 |
384 | 34 | 本期專題 | 遷徙、作物和婚姻:布農族與平埔族群的對遇 | 2017/10 |
385 | 34 | 本期專題 | 誰是斯卡羅?從一場「尋親」/「尋跡」活動談起 | 2017/10 |
386 | 34 | 本期專題 | 札哈木:鄒族的赤嵌經驗 | 2017/10 |
387 | 34 | 本期專題 | 噶瑪蘭族與阿美族歷史上交錯互動的族群關係 | 2017/10 |
388 | 34 | 時事快遞 | 臺紐高教論壇第四屆中的原住民族研究與交流議題 | 2017/10 |
389 | 34 | 文獻評介 | 岸裡社家訓:依原住民族主體觀點寫成的古典漢文作品 | 2017/10 |
390 | 34 | 老照片講古 | 凝視下的破口:鳥居龍藏的台灣原住民攝影中之違抗面孔 | 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