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期刊

路途中—田野、交通、民族(2025/0462期)
田野不會是釘止於一地,然後刻板地進行所謂的訪談。今日的田野必然涉及各項流動的事實,其中有時間流轉,有人員遷動,有物質交換,有觀念變革,有訊息傳遞,有知識創造等等。每一位田野工作者都會遇上該等情境,而據此寫下之資料,以及日後的完整文本產出,才會有一定的生動屬性。我們與原民似乎咫尺交往,卻也常常距離甚遠。而各地區耆老數十年飽受叼擾,繼而衍生出真實傳統與誇張演出等的矛盾問題。研究者人手一冊的經典,在此一流動時代,應有其被重讀評論之必要,畢竟,它們所倚靠的資訊來源,業已有前述之真虛疑問釐清的需要。總之,本期主題就是期盼對民族誌書寫有一本體性的討論。
報章影視電商—媒體與原民的絲縷緣(2024/1061期)
各類傳統與新式媒體,在自由民主臺灣一向發達,原民過往多為被記錄訪談報導的對象,而近數十年來,族人從專屬報紙媒體一直發展延伸至電視廣播資源的掌握,其成果豐碩,令人驚艷。惟關於原民與媒體關係之各類研究課題,尚待更具細膩內容的學術成績出爐。也就是說,外在的豐碩表現,還需要較具分析性價值的評鑑,以期使大家進一步了解原民社會文化在媒體界定與描述範圍內的狀況。我們等待優質論文來告知讀者媒體與原民的絲縷緣。
跨洋各方眾向—世界原民知識通域圈(2024/0860期)
每一年度的四大主題之中,至少均須安排一個國際相關的課題,今年亦不例外。本年度期望能涉獵比南島更寬廣的全球場域,也就是說,任何國際原住民族或少數族群的宣揚理念和在地知識,都是我們亟於學習探索的範疇。大洋之中的南島,是血脈親族的關係,而超越南島的世界原民,則是同為第四世界國際社會運動的夥伴,大家都在尋求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據此,本期強調眼觀八方,細緻地透視廣泛原民的世界性貢獻。
我族我群研究—原住民族的自我學術(2024/0659期)
「躍進學術」是原住民族近二十年來的顯性社會運動範疇之一,不少各年齡階層以及不同職業背景的族人,紛紛投入研究寫作行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展現握有歷史文化主動詮釋權的事實,因此,絕大多數都是自己研究自己的家族或部落族群。此等積極性寫作的風潮,在學術領域裡的學科對話對象,應有一檢視釐清之必要。而各項出版或網路流傳,也對原民整體產生了影響,吾人亦要予以關注,並看出它所引發的文化變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