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期刊

原民的科學紀錄:學術如何書寫他風別俗(2023/0454期)
學術界以科學理念書寫原住民族,自日治時期以降,已超過百年歷史。截至目前已然出版巨量之各類文字書冊,也涉及多個學科專家的投入。惟最大特點就是,書寫者幾乎全然非原住民。也就是說,學者或科學家採行一套學術認可之方法論,以原住民族為對象,經由介入其生活空間或收羅整理各類文獻檔案的過程,完成一份接著一份的報告,繼而積累成豐沛之專門知識。自此,若欲認識原住民族,該份專門知識即成了必備之參閱文獻。知識創造縱然是人類智慧發揮的結晶,卻也是塑形族群容貌的工具,它更固制化了人們對於特定「異己」的想像,甚至造成文化優劣判準依據。本期盼望針對此一議題能有一深入的討論。
環伺太平洋:南島同胞圈的創造史略(2022/1153期)
我們在每一年度裡,均會規劃一期以國際原住民族為重點的主題,本年度亦不例外。談到國際原住民,在近20 年間,與臺灣最為密切者,無疑就是南島的範疇。在國內,南島幾乎成了普通常識,各種正式非正式場合,常常能見到將臺灣與之相聯結的說詞或作為,漸漸地,南島已然成了原住民族的另類代名詞。在本主題中,我們將著重於南島概念的出現及其生根臺灣的緣由,此外,傳輸南島至國外的經驗與過程引發出些許問題的檢討,也是另一重點。我們期望多討論南島已然成為一種橋樑功能的績效內涵,也藉此檢視原民知識在南島架構下的特色。
康健和維生:原民的身強體魄與養護(2022/0952期)
部落族人多有一份自我的醫療和疾病觀念,他們傳承自祖輩的經驗,或能掌握大自然有助益於身體的元素,並在維護家庭與部落強健前提下,持續認知該等深具歷史意義的護身知識。在此同時,當代醫療亦已積極介入部落,將照顧族人健康作為首要任務。我們感興趣於自有文獻紀錄以降,以及耆老世代傳下之經驗知識,如何於當下部落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它更可能影響著整體原民健康資本的儲蓄與正面實踐。各篇文章的作者將被鼓勵集中焦點於健康文化與醫療系統間的折衝之處,以使吾人對部落病痛史能有積極的認識。
山踪與水路:人類和動物的交往倫理(2022/0751期)
狩獵對原住民族很重要,這一點人人皆知。但是,打獵只是狩獵大脈絡裡的一部分,唯有深探狩獵整體的價值觀念與執行過程,才能知曉個間的細微道理。換句話說,原民之需要打獵或包括打魚,不僅與部落外加和山林水系合一之生態需求息息相關,也據此成就了各個族群部落文化體系建置的基石。每一個重要祭典幾乎均與漁獵相關,如何相關,以及為何必須相關等提問,都有待探索者或研究者的娓娓道來。我們設計此一主題寫作機會,正是期盼能提升狩獵研究的分析層次,尤其是人類與生物甚至無生物如土壤岩石等等間之倫理行為的發凡背景。我們相信,人類群體從不是將自己設為唯一,他們對於與其密切互動的非人類,尤其是可供狩獵的動物,必有極其豐富之知識理解的潛力。期待有意者投入寫作,大家一起進入從古古文獻就已經記載原民好獵之行為的深層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