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期刊
演出的族群心聲:唱跳之間的抵抗與建構(2023/06 第55期)
樂舞歌唱的範疇,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休閒欣賞的生活小品。但,原住民族卻常常被與其連上等號。換句話說,想到原民,就是超好歌喉以及總是手舞足蹈,好似隨時隨地都是歡樂一片。然而,此一對於臺灣南島語族各族群文化的表象價值認定,卻距離深度知曉歌舞背後意義甚遠。也就是說,臺灣的南島美學,絕不是只有顯形文化對外展演的功能,它一方面持續傳承祖輩歷史的藝術資產,另一方面亦積極創造多面向的新時代文化,甚且直接以歌舞對話國家與主體社會的社會經濟與教育文化之壓力。原民美學常見逆轉或翻轉主流意識形態的跡象,它不斷建構自我,也不間斷地挑戰夾帶巨大衝擊效應的外來岐異惡音與非屬友善之雜聲。本期期待寫手在優美舞唱與嚴肅陳抗間,交錯筆鋒,驚嘆書寫。
原民的科學紀錄:學術如何書寫他風別俗(2023/04 第54期)
學術界以科學理念書寫原住民族,自日治時期以降,已超過百年歷史。截至目前已然出版巨量之各類文字書冊,也涉及多個學科專家的投入。惟最大特點就是,書寫者幾乎全然非原住民。也就是說,學者或科學家採行一套學術認可之方法論,以原住民族為對象,經由介入其生活空間或收羅整理各類文獻檔案的過程,完成一份接著一份的報告,繼而積累成豐沛之專門知識。自此,若欲認識原住民族,該份專門知識即成了必備之參閱文獻。知識創造縱然是人類智慧發揮的結晶,卻也是塑形族群容貌的工具,它更固制化了人們對於特定「異己」的想像,甚至造成文化優劣判準依據。本期盼望針對此一議題能有一深入的討論。
環伺太平洋:南島同胞圈的創造史略(2022/11 第53期)
我們在每一年度裡,均會規劃一期以國際原住民族為重點的主題,本年度亦不例外。談到國際原住民,在近20 年間,與臺灣最為密切者,無疑就是南島的範疇。在國內,南島幾乎成了普通常識,各種正式非正式場合,常常能見到將臺灣與之相聯結的說詞或作為,漸漸地,南島已然成了原住民族的另類代名詞。在本主題中,我們將著重於南島概念的出現及其生根臺灣的緣由,此外,傳輸南島至國外的經驗與過程引發出些許問題的檢討,也是另一重點。我們期望多討論南島已然成為一種橋樑功能的績效內涵,也藉此檢視原民知識在南島架構下的特色。
康健和維生:原民的身強體魄與養護(2022/09 第52期)
部落族人多有一份自我的醫療和疾病觀念,他們傳承自祖輩的經驗,或能掌握大自然有助益於身體的元素,並在維護家庭與部落強健前提下,持續認知該等深具歷史意義的護身知識。在此同時,當代醫療亦已積極介入部落,將照顧族人健康作為首要任務。我們感興趣於自有文獻紀錄以降,以及耆老世代傳下之經驗知識,如何於當下部落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它更可能影響著整體原民健康資本的儲蓄與正面實踐。各篇文章的作者將被鼓勵集中焦點於健康文化與醫療系統間的折衝之處,以使吾人對部落病痛史能有積極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