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稿說明

2023《原住民族文獻》全年度54至57期徵稿啟事

 

  《原住民族文獻》係原住民族委員會發行之季刊型刊物,自2012年2月創刊以來,持續至今已邁入第十二年,發行電子期刊總計53期,每年各期亦均分別出版了紙本合輯。

  本刊本年度(2023)推出論學、論藝、論居、論旅等四大主題,以作為第54、55、56、57等四期的核心論題。茲將各期主題之具體標題和更細緻性的子題及其內涵說明如下。

 

 

 54期專題  原民的科學紀錄:學術如何書寫他風別俗

 

  a.視覺筆感下的人異書寫

  b.文明演化論的知識創造

  c.概念積累出的族群容貌

  d.文化代表面向的恆固性

  學術界以科學理念書寫原住民族,自日治時期以降,已超過百年歷史。截至目前已然出版巨量之各類文字書冊,也涉及多個學科專家的投入。惟最大特點就是,書寫者幾乎全然非原住民。也就是說,學者或科學家採行一套學術認可之方法論,以原住民族為對象,經由介入其生活空間或收羅整理各類文獻檔案的過程,完成一份接著一份的報告,繼而積累成豐沛之專門知識。自此,若欲認識原住民族,該份專門知識即成了必備之參閱文獻。知識創造縱然是人類智慧發揮的結晶,卻也是塑形族群容貌的工具,它更固制化了人們對於特定「異己」的想像,甚至造成文化優劣判準依據。本期盼望針對此一議題能有一深入的討論。

 

 55期專題  演出的族群心聲:唱跳之間的抵抗與建構

 

  a.傳統顯形文化的常續性

  b.曲唱過程的大時代意義

  c.人人舞樂的南島價值觀

  d.逆轉國族與國家的美學

  樂舞歌唱的範疇,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休閒欣賞的生活小品。但,原住民族卻常常被與其連上等號。換句話說,想到原民,就是超好歌喉以及總是手舞足蹈,好似隨時隨地都是歡樂一片。然而,此一對於臺灣南島語族各族群文化的表象價值認定,卻距離深度知曉歌舞背後意義甚遠。也就是說,臺灣的南島美學,絕不是只有顯形文化對外展演的功能,它一方面持續傳承祖輩歷史的藝術資產,另一方面亦積極創造多面向的新時代文化,甚且直接以歌舞對話國家與主體社會的社會經濟與教育文化之壓力。原民美學常見逆轉或翻轉主流意識形態的跡象,它不斷建構自我,也不間斷地挑戰夾帶巨大衝擊效應的外來岐異惡音與非屬友善之雜聲。本期期待寫手在優美舞唱與嚴肅陳抗間,交錯筆鋒,驚嘆書寫。

 

 56期專題  原民的都市知識:部落搬入城的實踐歷程

 

  a.拎著皮箱帶著家人出走

  b.城外鄉內對比城內鄉外

  c.構成新部落的都市地圖

  d.語言世界裡的都會樣貌

  原民人口一半在城裡,這是普通常識,各地方政府的施政內容,也都已納入這些離開部落的新都市居民。事實上,稱其為「新」,並不全然正確,畢竟,在都會出生成長的族人,已有三個世代甚至更久的紀錄了。那麼,當年如何踏出,如何選擇目的地,如何安置家人,如何認識全然不同的家居環境,如何在此成家立業,以及如何於移入生活領域裡創造文化生活等等,都是今日理解原民世界的切入管道之一。除此之外,族人一方面積極建構都市知識,並納為我等日常接觸融入的理解基礎,另一方面也會創造語言詞彙用以說明或形容高樓街巷。那是一份完整並持續變動的另類原民文化體系,正等待吾人的發掘理解。

 

 57期專題  國際出訪與學遊:原民世界的觀覽民族誌

 

  a.國際原民圈的訪視機會

  b.建置南島島嶼國的印象

  c.互動紀錄點滴的新知識

  d.也是觀光也是考察論評

  如何與世界原住民族尤其是南島文化圈的群體建立關係,是為過去數十年政府與民間多方努力的目標。人們常組團出訪,可能是學術考察,可能是文化巡禮,可能是教育交流,可能是部落對話,可能是活動參與,也可能是其他種種緣由。它們都構成了一次次接觸國際原民對象的紀錄。紀錄可以存於記憶,也多數轉成文字圖像存檔或出版。此等文化面對面的機遇,類似民族誌的文本建置,那是一份印象之旅,也會轉成認識世界的一份份新知識。當然,觀光成分亦存在其中。無論如何,觀賞遊覽之際的文化學習當是我們應重視的一環,畢竟,它的多次經年積累,已不宜僅簡單以走馬看花的態度視之。本期鼓勵曾參與類此外訪經驗者,寫出記憶之社會文化實況,也歡迎對多次活動進行比較評論。

 

 

  簡而言之,第54期焦點於文獻上被文字框架界定了的原住民族知識之論評。第55期主論原藝樂舞展現之外的內在深意。第56期專題在原民對都會新鄉知識之建置體系的探索。第57期則是釐清各類公私出訪國際原民返後之文化記載的價值。針對各期主題,盼望收錄較大規模之文章數篇。撰寫文類包括較正式的學術論文和同樣依據一手資料而成的報導文學,約8,000-15,000字。學術論文須以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撰寫格式寫就。作者務必請確認格式正確之後,再進行投稿動作。

  本刊另有「時事快遞」、「文獻評介」、「老照片講古」、「新書視窗」、「文物掌故」等5個專欄,每則上限2,000字,格式不拘,亦不設截稿時間。

  來稿信箱請寄:indilit109@gmail.com。內文請提供Microsoft Word相容之文字檔,圖片請使用高解析度JPG檔。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務請作者依照相關法規行之,或自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

  本刊各期主題內之文章須經兩位審查人匿名實質審閱,通過後,即可刊登。專欄短文則應經一位審查人審查通過。本刊將敬致稿酬,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2023年年底將出版紙本合輯新書,並於北中東南各區共四所大學以及一所專科學校舉辦座談會,屆時會邀請各該等學校原民組織的師生、專家學者和族人代表與談,力求更精進的未來。

 

2023年度總編輯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謝世忠 教授

編輯部 indilit109@gmail.com  Tel: 02-27963638#159

 

《原住民族文獻》撰稿格式摘要請見此處

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