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期刊

原住民族口述歷史的「源頭」:神話之美(2016/0828期)
神話傳說,是原住民進行「口述」歷史時最根本而重要的話題,是原住民歷史長流裡最原初的「故事」。因此可以說,神話傳說是原住民族歷史的源頭。
本期《原住民族文獻》的專題,要介紹的即是有關原住民神話傳說的幾個面向,由由「開創」並持續推廣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的卑南族人孫大川老師(監察院副院長)概談臺灣原住民的神話之美開始,接著由原住民文學博士、鄒族的浦忠成老師(考試院考試委員)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神話傳說凸顯的功能與特色。
臺灣因處於斷層帶,故地震極為頻繁。在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裡,自然各族多會有與相關地震的神話傳說。莊美芳教授從文獻著手,細心地將臺灣各個時期、各個原住民族的地震神話分類討論,大量爬梳前行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各族地震神話自日治以降的轉化與融會,蔚為大觀。本期專題也收錄了兩篇從當代文學作品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神話的小論文,其一是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施靜沂,其介紹了唯一居住臺灣島外之臺灣原住民達悟(雅美)族之飛魚傳說。其次則有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的碩士生洪瑋其,以小說《絕咒之島》之例,來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神話傳說與當代小說的結合。通過本期專題文章的介紹,期能與讀者一同開展思考原住民族神話傳說的新頁。
原住民族與名源學(2016/0627期)
本期專題邀請長期鑽研名源學的學者翁佳音教授主持,期透過對文獻中所保留的臺灣原住民族進行整理,盡可能為讀者呈現出當前的研究者的視野與關注。誠然,歷來原住民族各族相關研究甚多,包含地名、動植物名、部落名稱等,展現出命名政治的名源學。在本期專題有限的篇幅裡,我們也挑選了其中特別精彩的部分,一併介紹。
阿美族的宗教信仰變遷(2016/0426期)
阿美族的傳統信仰相信天地萬物都有靈性,以kawas(靈魂)為核心概念,有神、鬼、人、動物、植物等不同類別,各類的精靈及人的靈魂,是十分複雜的概念,這樣的信仰與其生活作息例如耕作、狩獵、活動等息息相關。在接受西方宗教之前,阿美族有許多占卜吉凶的方式,如夢兆、竹占、鳥占等,做為避邪、祈福的行為依據;傳統信仰中的巫師,稱為cikawasay或sikawasay,是專職的宗教人員,用占卜的神靈溝通儀式為族人消災、治病。巫師除了幫個別族人的招吉避兇之外,也會在部落農耕儀式與狩獵前後的各項儀式中向天神和祖靈祈福或感謝。清領時期恆春阿美族,因為與漢族接觸往來,受到漢人宗教文化的影響,祭祀漢人神明燒香拜拜成為文化特徵之一。戰後國民政府時期,基督宗教傳入阿美族部落,以長老教會、天主教、聖教會、真耶穌教會信徒較多,基督教的牧師或是天主教的神父,在部落中取代了許多巫師的祈福儀式與服務工作,成為目前原鄉中最普遍與主要的宗教專職人員。在西方宗教在部落盛行時期,曾經一段時間部落文化和祭儀部分遭受到壓制,一直到近年各種宗教組織參與部落公共事務,西方宗教的神職人員乃扮演振興部落文化更積極的角色。
目前阿美族部落中除了傳統信仰、西方宗教外,長期與漢人通婚和漢化的結果,花蓮、臺東漢族民間宗教信仰的神壇、廟宇錯落在部落當中,呈顯出今日阿美宗教多元並存的現象,在我們理解阿美族文化時,也值得關注其複雜的宗教現況。
部落檔案:排灣族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2016/0225期)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今為文化部)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於2009年8月14日第二次「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的會議中,將排灣族石板屋聚落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其中又以老七佳石板屋聚落之現況,最完整也最具代表性。是在老七佳部落裡,不僅可以看到完整的部落格局,每當月光灑下柔和的光影,映出山城石板嶙峋如一片片炫亮的百步蛇紋鱗時,更增添了老七佳部落祖靈居所的神秘風采。2011年由文化部文資局與屏東縣政府補助,辦理「老七佳石板屋緊急修復搶故計畫」,同年在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現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中辦理「月影山城-老七家石板屋部落特展」,並著手撰寫《排灣族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書,於2013年底出版。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根據族人的說法與文獻史料的記載,從1624年的荷治時期即已存在。所以tjuvecekadan(老七佳)存在的歷史歲月距今起碼超過四百年以上。若放在整個排灣族族群遷徙的脈絡中,老七佳部落算是年輕的聚落,但卻保存了非常完整的聚落型態,同時也是呈現排灣族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場域。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裡,不僅有五十餘棟的傳統建築石板屋,每棟傳統建築石板屋更具神祕的生活空間、在地特色與豐富的神話故事、傳說、祭儀、歌謠……等。這些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揭示的盡是老七佳部落族人豐富且瑰麗的文化與寶貴的歷史記憶。近百年來,隨著大時代的變遷,老七佳從傳統的部落生活型態,走進了不同執政者的治理,先後遷徙了兩次,依照時間的先後將聚落分別稱為:老七佳(tjuvecekadan)、舊七佳(tjukarangan)及現址的新七佳(tjuadre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