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2017年0833

原住民族的土地實踐與變遷
原住民族的土地實踐與變遷
在各族群的神話傳說中,小米的出現既是神靈的迴返、又彷彿是在異空間的探索經驗;邁入市場經濟和國家治理的巨輪之後,作物、土地與人的關係重新被鏈結,高雄布農族拉芙蘭部落和尖石泰雅族那羅部落的經濟圖像,分別經歷了南橫公路的開通、和艾莉風災的摧毀,並都面對勞動力外流和產業急遽汰換的危機;後者的案例裡,更提出了以「階級」視角來觀察和理解當前土地利用面貌的嘗試。
在族人為了維生所做出的選擇中,如何呈現出文化機制存續的韌性和困境?勞動關係和資本的運作是如何從傳統的社會關係轉化而來?接續著前兩期從地圖出發的空間歷史、到傳統領域調查過程中的思辨,本期專題從粟作、青梅到溫泉觀光,讓我們來細讀族人的土地實踐和部落歷經的產業變遷。

(封面照片:「家在南沙魯」粉絲專頁提供。)
本期目錄
項次 類型 標題 作/編/譯者
1 本期專題 期待粟作再現 文/Pasuya Poiconx(浦忠成)
2 本期專題 Tastu Lumah:布農族親屬關係在拉芙蘭部落產業變遷中的重要性 文/陳巧筠(Tjapi)
3 本期專題 原鄉土地上的「多元族群」: 以尖石那羅部落的土地實踐為例 文/錢乃瑜
4 時事快遞 從自主公告看當代的「傳統領域」— 排灣族卡拉魯然部落與筏灣部落 文/編輯室
5 時事快遞 鶯原際會—臺灣原住民陶藝展 文/編輯室
6 文獻評介 原住民相關研究發展與計畫議題分布-以2014~2016年GRB資料為例(上) 文/賴明豐、李俊毅、張于紳
7 文獻評介 原住民相關研究發展與計畫議題分布-以2014~2016年GRB資料為例(下) 文/賴明豐、李俊毅、張于紳
8 老照片講古 1871的「福爾摩沙第一天團」 文/王子碩
9 新書視窗 配角、佈景、與沒有答覆的提問:讀《紫色香蕉花》 文/施宇凌
10 新書視窗 當你的行為是斐索,那你就是斐索——《依海之人》 文/方惠閔
11 文物掌故 織出祖先的紋路—尋回賽夏百年服飾風華 文/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