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期刊
筆觸中—寫寫、謅謅、文學誌(2025/06 第63期)
原住民族文學在臺灣是一朵已然燦爛數十年的豔麗之花,不只人才輩出,佳作頻傳,更有邁向國際大獎認可的潛力。那麼,這支原民之文學大筆從何而來? 不可能憑空而降,那,又是何人的訓練有成? 這是提問之一。提問之二則是,作品內容固然精彩,卻似有多篇相似的論述基點,也就是描述山林故事者特多。難道這是原民文學的必然? 今日已有半數族人居住城市的情景下,繼續寫山林敘事,還能是主流? 山林是傳統,都會是現代,二者對話或者合一所建成的新原民文化叢體是否存在,或者正在醞釀中? 大家一起來探討。
路途中—田野、交通、民族(2025/04 第62期)
田野不會是釘止於一地,然後刻板地進行所謂的訪談。今日的田野必然涉及各項流動的事實,其中有時間流轉,有人員遷動,有物質交換,有觀念變革,有訊息傳遞,有知識創造等等。每一位田野工作者都會遇上該等情境,而據此寫下之資料,以及日後的完整文本產出,才會有一定的生動屬性。我們與原民似乎咫尺交往,卻也常常距離甚遠。而各地區耆老數十年飽受叼擾,繼而衍生出真實傳統與誇張演出等的矛盾問題。研究者人手一冊的經典,在此一流動時代,應有其被重讀評論之必要,畢竟,它們所倚靠的資訊來源,業已有前述之真虛疑問釐清的需要。總之,本期主題就是期盼對民族誌書寫有一本體性的討論。
報章影視電商—媒體與原民的絲縷緣(2024/10 第61期)
各類傳統與新式媒體,在自由民主臺灣一向發達,原民過往多為被記錄訪談報導的對象,而近數十年來,族人從專屬報紙媒體一直發展延伸至電視廣播資源的掌握,其成果豐碩,令人驚艷。惟關於原民與媒體關係之各類研究課題,尚待更具細膩內容的學術成績出爐。也就是說,外在的豐碩表現,還需要較具分析性價值的評鑑,以期使大家進一步了解原民社會文化在媒體界定與描述範圍內的狀況。我們等待優質論文來告知讀者媒體與原民的絲縷緣。
跨洋各方眾向—世界原民知識通域圈(2024/08 第60期)
每一年度的四大主題之中,至少均須安排一個國際相關的課題,今年亦不例外。本年度期望能涉獵比南島更寬廣的全球場域,也就是說,任何國際原住民族或少數族群的宣揚理念和在地知識,都是我們亟於學習探索的範疇。大洋之中的南島,是血脈親族的關係,而超越南島的世界原民,則是同為第四世界國際社會運動的夥伴,大家都在尋求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據此,本期強調眼觀八方,細緻地透視廣泛原民的世界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