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期刊
山林河海土地—原民生活立基的撼動(2024/04 第58期)
本專題探討族人生存之根本基礎的大時代變動歷程,它陳述各族群部落不離高山森林溪河海洋以及廣泛土地母親的各樣故事。寫作課題可以很傳統,也就是敘述特定群體對於大地水源的需求,亦能注重其間主客觀因素所引發的困境難題。此外,祖先傳授之生命維繫技能的現代性轉換,以及族人展現強大毅力,解決苦澀環境問題的經驗敘事,也都是好的題材。
國際出訪與學遊:原民世界的觀覽民族誌(2023/10 第57期)
如何與世界原住民族尤其是南島文化圈的群體建立關係,是為過去數十年政府與民間多方努力的目標。人們常組團出訪,可能是學術考察,可能是文化巡禮,可能是教育交流,可能是部落對話,可能是活動參與,也可能是其他種種緣由。它們都構成了一次次接觸國際原民對象的紀錄。紀錄可以存於記憶,也多數轉成文字圖像存檔或出版。此等文化面對面的機遇,類似民族誌的文本建置,那是一份印象之旅,也會轉成認識世界的一份份新知識。當然,觀光成分亦存在其中。無論如何,觀賞遊覽之際的文化學習當是我們應重視的一環,畢竟,它的多次經年積累,已不宜僅簡單以走馬看花的態度視之。本期鼓勵曾參與類此外訪經驗者,寫出記憶之社會文化實況,也歡迎對多次活動進行比較評論。
原民的都市知識:部落搬入城的實踐歷程(2023/08 第56期)
原民人口一半在城裡,這是普通常識,各地方政府的施政內容,也都已納入這些離開部落的新都市居民。事實上,稱其為「新」,並不全然正確,畢竟,在都會出生成長的族人,已有三個世代甚至更久的紀錄了。那麼,當年如何踏出,如何選擇目的地,如何安置家人,如何認識全然不同的家居環境,如何在此成家立業,以及如何於移入生活領域裡創造文化生活等等,都是今日理解原民世界的切入管道之一。除此之外,族人一方面積極建構都市知識,並納為我等日常接觸融入的理解基礎,另一方面也會創造語言詞彙用以說明或形容高樓街巷。那是一份完整並持續變動的另類原民文化體系,正等待吾人的發掘理解。
演出的族群心聲:唱跳之間的抵抗與建構(2023/06 第55期)
樂舞歌唱的範疇,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休閒欣賞的生活小品。但,原住民族卻常常被與其連上等號。換句話說,想到原民,就是超好歌喉以及總是手舞足蹈,好似隨時隨地都是歡樂一片。然而,此一對於臺灣南島語族各族群文化的表象價值認定,卻距離深度知曉歌舞背後意義甚遠。也就是說,臺灣的南島美學,絕不是只有顯形文化對外展演的功能,它一方面持續傳承祖輩歷史的藝術資產,另一方面亦積極創造多面向的新時代文化,甚且直接以歌舞對話國家與主體社會的社會經濟與教育文化之壓力。原民美學常見逆轉或翻轉主流意識形態的跡象,它不斷建構自我,也不間斷地挑戰夾帶巨大衝擊效應的外來岐異惡音與非屬友善之雜聲。本期期待寫手在優美舞唱與嚴肅陳抗間,交錯筆鋒,驚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