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雅加達ANRI所藏17世紀臺灣關係資料 本期特輯 7 2013/02

文╱查忻

cover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以下簡稱VOC)相關的檔案,除了藏於荷蘭海牙的國家檔案館(Nationaal Archief,以下簡稱NA),也藏於荷蘭人曾經統治過的幾個地方,包括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家檔案館(Arsip Nasional Republik Indonesia,以下簡稱ANRI)、印度清奈(Chennai)的塔米爾-納杜檔案館(Tamil Nadu Archives)、斯里蘭卡可倫坡的斯里蘭卡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Sri Lanka)與南非國家檔案館的開普敦檔案存放處(Kaapstad Argiefbewaarplek)。長期以來,上述VOC檔案一直為研究者廣泛參考與利用,其中以雅加達的ANRI最常為研究者造訪。因為當年VOC的亞洲總部即設在雅加達(荷蘭人也賦予這個地方一個他們引以為傲的地名──巴達維亞),VOC在亞洲的許多重要決策都是在這裡做成的;當然,也包括許多與臺灣相關的決策在內。

ANRI所藏臺灣關係史料

2000年由荷蘭國立萊頓大學(Rijksuniversiteit Leiden)歷史系包樂史教授(Prof. dr. J.L. Blussé)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荷蘭政府共同資助的「邁向新世紀合作(Towards a New Age of Partnership)」計畫開始運作。該計畫除了在萊頓大學提供博士獎學金,指導並培養青年研究者,使他們能有效地運用VOC檔案外;也由NA派出檔案館員至ANRI協助整理荷蘭人留下的檔案。經過數年的整理,意外地在巴達維亞的故紙堆中發現了多件臺灣檔案。使得ANRI所藏的臺灣關係資料由原本的3件增加為8件。 以下便對這些資料進行介紹:

檔案編號:Hoge Regering 4043 

檔案名稱:Extract uit het generale negotieboek,1662/1663, 1704 januari 1

頁/葉數:8頁

檔案概述:本件為商務員Thomas van IJperen與下席商務員Mattheus Gommersbagh在1661–1663年間在臺灣與漢人交易的紀錄。原本記載於1662年至1665年的巴達維亞交易日誌(de Journalen van de Bataviasz Negotie)中,於1704年1月由Frans Dubbels抄出。就其檔案編頁來看,應該是自某份檔案之中另行抽出的。 本件目前保存情況良好,也已拍成微捲供研究者使用。共分二件,分別為第401–402頁之Extract uijt de Journalen van de Bataviasz Negotie, Te Weten van den Jaare 1662 en 1663 op Pagnia 512,及第403–406頁之Van Anno 1664 en 1665 op Pagnia geleggen 301。

檔案編號:Hoge Regering 4450 HR4450

檔案名稱:Briefwisseling van de kerkenraad van Taiwan (Formosa) met o.a. de kerkenraad te Batavia, de classis van Amsterdam en Walcheren en de gouverneur van Taiwan. Met bijlagen. Minuut, net en kopie, 1642 januari 23-1660 maart 4 

頁/葉數:514頁

檔案概述:本件為當時改革宗教會大員小會(Kerkenraad van Tayouan)的信件集,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收到文書及錄副,共76封319頁。第二部分則為發出文書錄副,共36封199頁。當時大員小會書信往來的對象除了巴達維亞   小會(Kerkenraad van Batavia)、北荷蘭省(Noord-Holland)的阿姆斯特丹中會(Classis van Amsterdam)、熱蘭省(Zeeland)的瓦赫倫中會(Classis van Wa1cheren),以及大員長官及評議會外,也包括派駐臺灣各地的牧師, 甚至也曾有牧師自安汶(Ambon) 致函大員小會。

本件封面題為Brievenboek, Kerkboek van Formosa。1662年荷蘭人投降國姓爺後,大員教會牧師Johannes Kruijff牧師將一批檔案帶回巴達維亞,其中的兩本書信集,便是這份檔案。2002年由NA館員Frans van Dijk與Diederick Kortlang等於ANRI發現,在原來的檔案目錄中沒有紀錄,因此編入Hoge Regering中。此件已經過整理,可供調閱;並已於2006年拍攝成微捲。

檔案編號:Hoge Regering 4451 

檔案名稱:Resoluties van de kerkenraad van Taiwan (Formosa), 1643 oktober 5-1649 juni

頁/葉數:162頁

檔案概述:本件為大員小會決議錄。1643年,以荷蘭信徒為主體的大員小會與西拉雅族原住民為主體的蕭?小會同時設立。但蕭?小會旋即於年底被併入大員小會,相關文獻也沒有流傳下來。現存的檔案只有1643年至1649年間,大員小會96次會議的紀錄。決議錄的內容包括人員調動、執行聖禮、對信徒生活的道德控制、巡迴視察各地教會、選立長老及執事與原住民教化等各種層面。

本件封面題為Resolutien van Formosa, 1643–1660,與HR4450一樣,由Kruijff牧師於1662年攜回巴達維亞。從原件封面的題名與相關資料來看,這份檔案應該收有第97次會議以後至1660年間的決議錄,但恐怕已經散佚。2002年,本件與HR4450一同於ANRI發現,同樣在原來的檔案目錄中沒有紀錄,最後編入Hoge Regering中。此件已經過整理,可供調閱;並已於2006年拍攝成微捲。

141檔案編號:Kerken in en buiten Batavia 162

檔案名稱:Rapporten en resoluties van Ternaten, Formosa, Colombo en Jaffnapatnam, Solor, 1621-1705 

頁/葉數:592頁,其中臺灣關係資料106頁

檔案概述:本件為巴達維亞教會收到來自亞洲各地教會的文書集,包括巡迴視察報告、洗禮報告、決議錄摘要、推薦信與各種解釋書與教義文件。寄出地主要為安汶、大員與錫蘭的幾個宣教據點。中村孝志教授於二次大戰前造訪該館時,館長E.C. Godée Molsbergen博士所提供的1659年臺灣原住民各教會與學校的視察報告即收錄於此。此外,這份檔案中也收錄有幾次1650年代大員小會決議錄的摘要。

本件因為包含不少洗禮名冊,因此原來被收於「巴達維亞以外的民政登記」 (Burgerlijke Stand buiten Batavia),編為第52號。2005年時被改編為「巴達維亞教會檔案(Kerk Batavia)」第104號,2007年再改編為「巴達維亞內外各教會檔案(Kerken in en buiten Batavia)」第162號。2006年筆者於雅加達親閱時,保存狀況不是很好,有多處已嚴重破損,甚至已成為碎紙片;雖然曾經過編頁,但中間缺頁甚多,實際上大約僅有530頁左右。有關臺灣的部分還算完整,沒有太嚴重的缺頁問題,但有幾頁因破損嚴重,部分文字已無法閱讀。

檔案編號:Kerken in en buiten Batavia 606

檔案名稱:Doop- en Trouwboek van Formosa, 1650–1661 (Doopboek, 1655– 1661, Trouwboek 1650–1661)

頁/葉數:40葉(Doopboek12葉,Trouwboek28葉),未編頁碼

檔案概述:本件為當時臺灣教會的洗禮記錄與結婚記錄,原收於「巴達維亞民政登記(Burgerlijke Stand Batavia)」編為第67A號。因為該類檔案以收錄一般自由市民的出生、結婚與死亡登記為主,與由教會執行的出禮與結婚記錄有別;因此2005年開始,此件被改編為Kerk Batavia 557;2007年再改為Kerken in en buiten Batavia 606。2006年筆者於雅加達親閱時,原件保存情況尚可,並早已拍攝成微捲,調閱號為Burgerlijke Stand Batavia, Reel 20;可於ANRI或是海牙的中央世系學社(Centraal Bureau voor Genealogie)調閱。也刊行於韓家寶(Pol Heyns)與鄭維中兩位先生抄譯出版的《臺灣告令集》一書中,相關目錄可參考該書。

檔案編號:Weeskamer van Batavia 2142, 2143, 2144

檔案名稱:Journaal van de weeskamer te Formosa, 1647–1648 (WB 2142)

Notulen van de weeskamer te Formosa, 1650 januari 8–1650 december 29 (WB 2143)

Resoluties van de weeskamer te Formosa, 1656 februari 8–1660 april 8 (WB 2144)

頁/葉數:不詳(WB 2142)、97葉,未編葉碼(WB 2143)、166葉,未編葉碼(WB 2144

檔案概述:此三件為大員城孤兒院管理局(Weeskamer,或稱美色甘)檔案。孤兒院管理局為歐洲社會救濟組織的一個重要單位,在亞洲由公司職員、教會人士與自由市民共同組成。這個機構除了管理孤兒院的運作之外,也負責保管孤兒所繼承的遺產,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在巴達維亞,孤兒院管理局自19世紀起與遺產管理委員會(Boedelmeester,或稱武直迷)共同運作,所以19世紀起檔案是置於同一處的。

WB 2143原書背題名為R.B. van Ao 1650,即1650年巴達維亞決議錄(Resoluties Batavia van Anno 1650),共32次會議記錄,原檔案號為WB 13。而WB 2144原書背題名為R.B. van Ao 1660,即1660年巴達維亞決議錄,共73次會議記錄,原檔案號為WB 19。長久以來都被誤以為是巴達維亞城孤兒院管理局檔案,直至2004年底才確認為臺灣資料。因為相關檔案只有三件,因此仍編於Weeskamer van Batavia之下。保存情況方面,WB 2143保存情況良好,惟字跡顏色甚淺,不利閱讀,有微捲可供使用,調閱號為Weeskamer Batavia, Reel 22。WB 2144保存情況也很好,也有微捲可供使用,調閱號為Weeskamer Batavia, Reel 24。

理論上,巴達維亞既然為VOC在亞洲的行政中心,又是臺灣長官及評議會的直屬上司,書信的往來一定很頻繁;再加上荷蘭人投降鄭成功後,締和條約明白規定荷蘭人可以帶走大部分的文書。

如此說來,藏於ANRI的臺灣關係資料應不只有上述這些,應該可以如海牙的NA的VOC收到文書(Overgekomen Brieven en Papieren,通稱OBP)一般,編出一本份量相當的目錄來。然而,因為18世紀發生了幾次令今日的VOC研究者與檔案學者扼腕的事情,使得今日ANRI所藏的資料遠不如我們所預期。

其中一件便是總督府僕役的盜賣檔案。據傳,當時有數名任職於總督府的僕役長期從檔案堆中抽出數葉至數十葉的檔案,夾帶出來賣給收舊貨的華商,再轉賣給紙廠造紙。過了一陣子,這樣的行為被總督府發現,為數可觀的檔案已經被盜賣而消失了。當局後來進行清查,並將遺失的檔案造冊。據NA在ANRI協助的檔案員Kortlang表示,在這份清冊中,便有一些臺灣關係資料列在其中。

此外,因為公司檔案愈來愈多,總督府在18世紀30年代特別清出一棟倉庫作為檔案存放處。至18世紀中期,這個檔案存放處已經堆滿檔案,因此總督府決議清除複本檔案,只保存正本檔案。至18世紀末,總督府再次因倉庫空間不足,決定將沒有利用價值的檔案銷毀。當時距離荷蘭人自臺灣撤退已經一百多年,臺灣關係檔案在總督眼中自然毫無利用價值,淪於被銷毀的命運,是可以想見的。可惜,此次總督府沒有如前次檔案失竊一般,將銷毀的檔案目錄造冊,因此僅能概略知道被銷毀的檔案總數,而無法知道被毀棄的檔案名稱與內容。

研究現況及展望

目前,NA臺灣關係資料已經有比較多的出版 ,使用上也比較方便。此外如收藏於阿姆斯特丹市檔案館(Stadsarchief Amsterdam)的荷蘭改革宗教會阿姆斯特丹中會檔案,與臺灣有關的檔案也已於2009年出版。而ANRI臺灣關係資料因為使用規定繁瑣,比較少被學者使用。ANRI的資料,最廣為人知的乃《巴達維亞城日誌》。二次大戰以前,日本學者村上直次郎教授將臺灣相關部分抄譯成日文,戰後經中村孝志教授校註出版,再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翻譯成中文,久為國內研究者使用。除了該日誌外,唯一使用ANRI臺灣關係資料者,便是中村教授論及荷蘭人對原住民之教化成果的文章了。

近年因為TANAP計劃在栽培青年研究者與保存檔案上的努力,使得臺灣學者有機會使用這些資料。除了韓家寶、鄭維中出版的檔案以外,林昌華也曾於臺灣基督教史與北臺灣史相關的研討會發表過介紹性的文章,針對大員小會議事錄與信件集中的幾件檔案進行介紹。筆者的博士論文〈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十七世紀臺灣的發展〉也是以其中的教會檔案(HR 4450, 4451, KB 162, 606)為重要依據的資料,目前也正與賀安娟博士進行教會相關檔案的翻譯工作。

雖然現存於ANRI的臺灣關係資料以教會檔案與荷蘭人在臺活動資料為主,對研究者而言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這些資料除了可以補現有資料的不足外,也可以補足現有研究的缺陷。現有研究多著重於原住民或是漢人在臺灣的發展,而忽略了荷蘭人在臺灣發展與生活史。這個部分可以提供近代早期歐洲人在亞洲發展研究的一個比較。

此外,ANRI也藏有不少東印度華人關係資料,值得海外華人史研究者一閱。

結語

2003年筆者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助前往荷蘭萊頓大學,於TANAP計畫進修,除結識來自各國之青年研究者外,更得學習研究存放於NA的相關文獻之機會,並且首次窺得ANRI部分檔案影本。次年又得吧城公館檔案研究計畫(Kong Koan Archief Onderzoek Project)與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週年紀念基金會(De Stichting Viering 400 Jaar VOC)資助下繼續進修一年半。2005年筆者有幸能在TANAP計畫與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週年紀念基金會資助下,於雅加達ANRI進行三週的檔案研究。恰逢NAN與ANRI的合作告一段落,大部分先前隱沒之資料己重新編目完畢。又得相關館員之協助,得以逐一檢閱已公開與未公開之臺灣關係資料。希望這些資料在以後不再只是繼續塵封於ANRI之中,能更進一步地為臺灣史學者重視與使用。雅加達之資料若能善加使用,配合保存於荷蘭的資料,相信能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現。

(本文摘錄自〈雅加達ANRI所藏17世紀臺灣關係資料介紹〉(原載於《暨南史學》第九期:頁35–59,2006.7),經作者依據近年資料訂正。作者現為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