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領事筆下的臺灣原住民生活
文獻評介
第6期
2012/12
整理/本刊編輯部
在1880年代擔任法國駐廣州領事的Camille Imbault-Huart,撰有《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一書,對臺灣原住民族有深入的觀察,其中關於平埔族女性容貌、特質更有細膩的描寫:
「她們有著青銅色的皮膚,黑色的頭髮,嘴闊唇厚,鼻微扁,但較中國人之鼻略為鉤曲;她們面貌的最顯著特色,而且一件即可察出者,乃是她們眼睛的闊大和光彩,……她們的臉色為『淡橄欖色』(Olive clair),但有時亦如馬來婦人之黑色。她們有著極大的、圓而豐滿的眼睛,加上最美的黑色的彩虹;這種深刻而又柔弱的眼睛使人想起西班牙女子的眼睛。她們的顴骨突出,嘴唇厚者多而薄者少,她們的美目使人一見便可認出。有些住在臺灣北部的中國人有著這同樣的眼睛,但他們無疑是由大陸移民與平埔女子結婚而生,這種女子樸質、天真、而又好奇,絕沒有中國女子那種造作而時常可笑的虛飾。」(黎烈文譯)
依據作者的觀察,平埔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講廣東話、福建話,他們及原住民的原始語言,與馬來語極為類似,「一個在臺灣登陸的馬來亞人,立刻會懂得平埔族人所說的一大半話。」
書中對於原住民飲食生活也有觀察與記錄,如:以米食和獸肉(野豬、斑鹿等)為主,肉煮得半生半熟,一家大小圍在盛著食物的木盤,坐成一圈,用手指抓取食物;以山芋、羊齒類植物煮成湯,「最華美的水果蓋滿了桌面:鳳梨、香蕉、橙子、芒果(這在爪哇很普遍)、柚子等等。原住民飲著中國人供給他們的、用穀物蒸餾出來的最強烈的燒酒,他們不會放棄用這種飲料將原住民灌醉,以便從他們身上取得新的地面砍伐樟樹的許可。」
樟腦是此一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外銷產品之一,英國商人必麒麟曾來臺收購樟腦,因商業糾紛而衍生成為清朝與英國之樟腦事件;在臺的漢人用烈酒來換取原住民所在的深山地帶的樟樹砍伐權,從中攫取樟腦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