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新書視窗 59 2024/06

文/呂志豐

呂志豐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研究助理

  

作者:葉高華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3日

ISBN:9789863507727

  

P80_0002

  

  不論是拜訪耆老或聽聞身旁的朋友提及過去的部落歷史時,總會提到在日治時期或是戰後50年代,曾經歷過大規模的集體遷移過程,導致現居的部落與過去的部落區隔為新/舊部落。這段過去是怎麼發生的?透過本書作者葉高華結合日治時期原住民移住政策,並運用地圖對照實際遷移過程,以及透過高砂族調查書所重建的社會網絡,還原出這段歷史的具體樣貌。

  首先,簡述作者的學術生涯轉變。葉高華大學就讀於地球科學系,碩士班則為了出海進行地質樣本研究,遊走在地質系與海洋所間。後來則在因緣際會下,因繪製了橫躺臺灣的地圖,進而轉向地理學研究。會接觸到原住民研究,則源自於中研院GIS中心開展的陳有蘭溪跨領域研究計畫,才讓葉高華一腳踏入原住民研究領域。建基於跨學科的研究背景,在本書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地圖的精心分析,甚至利用高砂族調查書的社會關係敘述,將當時各社的社會網絡關係圖予以視覺化。

  作者曾在發表會中提及,過去對遷移歷史的研究往往著重於巨觀的政策分析,或是專注於各部落自身遭遇到的遷移過程。因此本書嘗試連結兩者,更為具體地將政策與遷移過程連接起來,不僅分析政策的決策過程,也從各式地圖回推遷移過程。因為貿然地從當時的政策計畫書來推論集團移住,會忽略了實際執行過程所遭遇到的各種樣態所產生的改變。若能掌握政策與實際執行的情況,並串聯起各部落的遷移史,才能更具體的掌握集團移住的政策影響。如作者自己敘述:「當然各部落自身的遷移史應交由族人來敘說,但若能透過串連起各部落的遷移敘事,影響力便會無比龐大。

  葉高華透過高砂族調查書以及相應的各式地圖等,試圖還原日治時期的集團移住政策,其政策的演變過程以及在各地執行遭遇的不同狀況。葉高華運用日治時期的相關資料以及戰後的研討會討論內容。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對日本總督府而言,為什麼會透過集團移住作為理蕃手段,將住居於山林中的原住民遷移至山腳或其他平地?他提出了一個政策路徑:原先在日本統治者的想法中,對於治理高山原住民欲採取現地保留、部分移住的政策模式。然而遭遇到霧社事件,原先的決策團隊大幅改組,移住政策也因此經歷劇烈轉變。遷移下山的政策規劃,與水稻轉作的政策意圖高度相關,這則和兩位決策團隊的關鍵行動者:岩城龜彥與平澤龜一郎兩人加入理蕃相關單位有關。

  從封底的簡述也能夠看到作者寄寓本書的兩個主張:駁斥強制下山是歷史進程的必然,以及為了分化原住民而進行強制移住。集團移住的政策與執行過程,有其歷史偶然性與內在衝突,決策內部對於遷移下山這個決定其實充滿分岐,並非一帆風順、順理成章。從後設的角度來看,集團移住的政策決定,其實更接近拼拼圖的過程,每一步都是立基在當下的位置與可進行的選擇所決定。

  作者在書中的對話對象,分別是矢內原忠雄與松岡格,前者認為國家服膺於資本家的「資本主義化」,預示了如同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導致集團移住的出現;後者認為日本統治者當局的治理手段,最終都指向將原住民「地方化」的一元統治。然而如此目的論式歷史推論,忽略了在歷史過程中的偶發性事件造成的影響,例如1930年發生的霧社事件,即是一次使日本對原住民治理大幅轉向的關鍵。當然,集團移住並不是仙丹妙藥,不傷身體、無副作用。在戰後的研究訪談裡,族人認為集團移住政策,是日本統治者意欲分化而有意行之。這也顯現了移住過程中導致的社會網絡擾動。

  關於遷移部落的選擇,葉高華利用數據分析回應了前人的假設,例如壓制反抗說:認為集團移住政策是日本統治者對反抗者的壓制手段。但他指出實際上對日本政府的好感度高低,與是否會遭到移住,其實並無相關性。葉高華則另闢蹊徑,指出水田開墾說:運用海拔高度與坡度作為切入點,檢視原部落是否有足夠耕作的水田面積,才是集團移住政策執行過程中,選擇要遷移哪些部落的關鍵。而後,葉高華也用了四章的篇幅來討論不同地區集團移住政策,在規劃過程與實際執行所遭遇到的困境等。透過這四章的討論,也可以窺見不同地區的背景差異,導致了移住過程的不同。這也提醒我們,若貿然引用日治時期的規劃資料,那麼就會陷入忽略實際執行過程大相逕庭的困境裡。

  最後,本書中還有一條隱藏的軸線:對於當代原住民族群的分類界線的反思。例如本書對於泰雅/賽德克、排灣/魯凱篇章中,便提到了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及宮本延人等研究者,提出原住民族族群分類的研究過程,同時也引用了馬淵東一的論述指出,這只是調查者的分類。這也提醒我們,若進行族群研究時,若逕自將調查者的分類,視為自古以來的歷史傳統,忽略了各部落自身的發展史與互動過程,恐導致失真。由此,透過這本書,除了可以進一步了解對集團移住政策的前世今生,以及執行過程中遭遇到的實際情況外,若從原住民族族群分類的後設角度來看待本書,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