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布農族知識體系的傳承與學習 本期專題 20 2015/04

文/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

引言

 

布農族知識體系的傳承與學習,有其獨到之處。諸如:老師的多元化、知識的生活化、及知識的利他性、知識的族群造就等,深值今日布農族加以思索與反省。茲將布農族知識體系的傳承與學習,論述如下:

 

一、布農族知識體系的社會背景

 

布農族獲取知識,主要是因應現實生活所需,茲簡略介紹昔時布農族決定布農族知識體系的社會背景。

 

1.居高山森林

依據布農族過去生活領域的標示,布農族大部分皆居住二、三千公尺的高山森林。

 

2.布農族是狩獵民族

狩獵是布農族重要的謀生方式,獵人有極高的社會地位。

 

3.布農族重視集體的生活與權利

布農族重視公共利益與分享,因此不論獵物、土地與資源,須合理分配。

 

4.布農族四面受敵

布農族在中央山脈索居,四周圍都是敵人,因此布農族常生活在高度警戒中。

 

5.布農族常常大遷徙

布農族常因疾病、自然災害、獵物,或外人入侵而大遷徙,今日布農族所居之處,是最後一次日本強制遷徙的定址。

 

二、誰是知識的傳承者或教導者

 

在布農族的社會,傳統知識的傳承者或教育者,是富有多元性的。諸如:

 

1.父母與長輩

父母當然是子女學習的對象,皆是採取子從父,女隨母的學習方式。過去布農族是擴大家庭制度,祖父母、伯父、叔叔、姑媽、阿姨等長輩,皆是重要的傳統知識的教導者。

 

2.部落頭目Lansanan

頭目是布農族部落極為重要的領袖,部落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務與決策,須靠頭目有效與妥善的安排與決定。諸如與公共事務相關的土地與資源的分配、職場的監督、道路的開闢、歲時祭儀、民眾糾紛調解、傳統文化存廢、部落討論、及保護部落生命安全等,都是部落頭目,需靠其膽識與智慧面對的事務,把頭目列為通識課程的老師應不為過。

 

3.部落宗教領袖

部落宗教領袖包含祭祀長Tangqapulusan,專司帶領民眾主持每月的月祭Lusanbuan。巫師Matatasi專司施行法術,並依所施法的人,其結果的嚴重性分Matimba使斃命與Matasi使憂煩。亦可施行Matihaul占卜的工作。另外還有巫醫Patalsoqes,施用法術做布農族傳統醫療、驅魔、收驚,並幫助孕婦正胎。這些宗教領袖常教導民眾努力向善,行惡會遭天譴Saduan diqanin。

 

4.部落的使能者Mamangan

使能者意指帶有使人受益,有特殊能力的人。諸如:獵人pataztiti,能分享獵物給全部落的人。具有說服力的人Isngulusan,幫助部落辨明善惡與真理。具有愛心的人Isdaidazan,能幫助貧苦與弱勢的人。具有手藝的人Maseho,可為部落製作農具、槍枝或生活用品。這些部落的使能者,常成為部落學習的對象,具有部落提升的影響力。

 

5.大自然是老師

布農族昔時生活於中央山脈二、三千公尺的高山林野,高山森林與大自然是布農族的衣食父母,更是布農族的老師。舉世聞名的布農天籟,或稱「天龍八部」,教導的音樂大師就是大自然。布農族從大自然的瀑布流水聲風吹草動、蟬鳴、鳥叫,及蜜蜂的嗡嗡音韻,習得最自然的合音。父母從野生動物鳥兒細心餵食雛鳥,激發對子女的責任與照顧,從高聳不動的玉山,學習建立布農族堅定不移的信心。從周而復始的春夏秋冬,看見人生的希望,亦從大自然的和諧,看見人的社會應可和平相處。

 

三、布農族的知識價值與信念

 

布農族對於有知識的人,稱作Isqansepan(知者)、Isteklasan(智者)、Mamangan(能者),布農族認為,知識有幾個值得重視的價值與信念:

 

1.知識須對人分享並貢獻

布農族認為有知識的人,需對人分享並貢獻,與一般常人不同的是:(1)他們比常人先知道大家所不知道的事;(2)有知識的人他們比一般常人知道更多的事;(3)有知識的人,他們所知道的比一般常人知道的更好更正確。因此有知識的人的優質,應分享並提出貢獻。

 

2.知識是使命與責任

布農族認為每一份知識的產生,就會伴隨著使命與任務。布農族的獵人習得狩獵的知識與技術,並在山林裡獲取獵物時,使命與責任就開始呼喚,「部落族人已正等待你的獵物」。

 

3.知識是公共福祉與財產

布農族特別強調,知識必須能Isinsihal Bunun造福人群。可見知識亦有危害人群的誤用。在布農族社會組織中,沒有世襲的頭目與領袖,部落領導者的產生,完全視其是否有具體對公共福祉的貢獻決定。

 

4.群體造就優先於個人成就

布農族的所認為的知識,並非要成就一個特別傑出與眾不同的人,而是個人的知識能造就群體,意即個人的成就,必須與群體相關聯,布農族視個人的成就,是群體造就的成員之一。

 

5.知識須具體與生活有關聯

布農族所學習的知識,都必定與實際具體的生活有關聯,這非常合乎「學以致用」的費用原理,值得一提的是,布農族在實際的生活中,常會發現新奇的知識,亦更印證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原理。

 

6.能提供知識者皆是老師

布農族的知識的獲得來源是多元的,沒有正規或有認證的老師,包含家中父母長輩、部落頭目、宗教領袖、部落使能者,包括大自然,都是老師、知識的提供者。

 

7.知識要幫助人達到自律與自立Masanakanak

布農族認為,知識要使人能達到自律與自立,簡而言之就是一切自己自律負起責任。不論生活工作或與人的互動應謹言慎行,中規中矩.不要差錯。

 

四、布農族的知識的內容

 

布農族知識與教育傳承,約有下列幾項內容:

 

1.布農族的歷史

從小布農族人就不斷重複聽到父母、祖父母,或部落長輩耆老述說不同版本的布農族歷史,聽到現在為止,似乎尚未聽到比較完整版的布農歷史。

2.布農族的音樂

布農族的音樂在國際社會有極高的評價,布農族非常重視唱歌時,每個人都能參與,才能營造多元的合聲。布農族音樂約可分:(1)祭祀歌;(2)生命禮儀歌;(3)咒詛歌;(4)勞動歌;(5)飲酒歌;(6)愛情歌;(7)哀歌;(8)敘事歌;(9)勸世歌;(10)童謠;(11)傳統樂器:口簧琴與弓琴。

3.布農族的歲時祭儀

布農族勇士射太陽的傳奇故事,造成其中之一的太陽失明而成月亮,此一誤會事件,布農族認錯,並立下每個月會向月亮舉行一次月祭,這些祭祀包含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打耳祭、拔草祭、拔除祭、豐收祭、儲倉祭、年終祭等。

4.打獵的知識與技巧

布農族是狩獵民族,特別是男子,必須要習得狩獵的知識和技巧,否則家族與部落會視之為ukasalaz「沒有用的男人」。布農族的男人必須要有獵人精神,即分享、沉著與團隊合作。布農族的打獵方式有夜獵、陷阱獵、燒獵、圍捕獵和狗獵。

5.神話與傳統

神話與傳統,是布農族智慧財產,非常珍奇的寶藏。從布農族的神話故事與傳統,讓我們可以整理出布農族的發展來源,與進化的歷史過程,更利於布農族研究語言、藝術、文學、宗教信仰、道德法律、風俗習慣,使傳統布農族精神與價值得以彰顯,亦使布農族的神秘面紗珍開明朗。

6.生存文化

生存文化包括生產文化與生活文化。生產文化包括農耕,農耕以燒山開墾田地為主,輪休農作為特徵,農作物以小米、玉米、番薯、芋頭等為主。狩獵是男人的天職,獵物需分享親友部落。採集,諸如竹筍、木耳、山栗、野果、野菜、鳥蛋、染色植物及草藥。另有器具製作,衣物製作與飲食釀酒等製作。生活文化包含日常飲食烹調、蓄存法、釀酒法、身體裝飾、音樂歌舞。生命禮儀包括生育、命名、年齡級制、婚禮、喪葬、祭儀、傳統信仰、禁忌等。

7.守護家園

昔時布農族居住中央山脈,四周圍都是布農族所稱Vaivi(異類、異族)亦是敵人,北邊有泰雅爾族與賽德克族,東邊有阿美族,西邊有鄒族與平埔族群,南邊有排灣族與魯凱族。布農族若疏忽或稍有不慎,首級便掉落地上。因此布農族藉由獵人行獵,不斷擴張警戒區,以阻嚇敵人靠近部落。部落族人被教導,如何警戒,如何在敵人來襲時,做適當因應,以保生命安全。

8.危機處理

昔時布農族的部落常有危機突然的發生狀況,諸如:敵人來襲、長期旱災、嚴重缺乏食物與水、傳染疫情發生、族人械鬥、發生天然災害,或部落發生偷盜與殺人事件,這些都必須靠部落累積學習的知識與智慧解決,以化解危機。

 

結語

 

時至今日,布農族因社會與時代的變遷,布農族已融入廣大的主流社會,更大量地學習主流社會的知識,且被迫進入主流社會的知識體系。布農族多元化老師,及多元化學習,已被邊緣化,知識的獲得亦與布農族生活沒有關聯。布農族人個個努力追求現代人認可的知識,追求個人與家庭的成就功名,與榮華富貴,漸漸失去了布農族知識的價值,即造就整體布農族群社會。倘若如此,是否這正是須認真思考布農族知識體系的傳承與學習重建與重新出擊。

 


參考資料

.林道生。1998。〈花蓮原住民音樂布農族篇〉。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達西烏拉彎.畢馬。2003。〈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霍斯陸曼.伐伐。1997。〈中央山脈的守護者〉。稻鄉出版社

.余錦虎。2002。〈神話、祭儀、布農人〉。晨星出版社

.李武雄。1996。〈布農〉。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管理處

.徐如林、楊南郡。2010。〈大分、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南天書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