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時期的「真實照片」:明信片中的影像再現與隱藏的歷史故事
老照片講古
第62期
2025/04
文/楊曉珞
楊曉珞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老照片在理解原住民歷史時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記錄人群、地景、物質文化和社會活動的視覺資訊,捕捉了可能因為現代化、教育、宗教和遷徙等因素而逐漸被遺忘的習慣和傳統,但很多老照片在缺乏標籤或圖說文字的情況下,往往不易判讀其中資訊(Villanueva 2014)。早期留下的老照片中,有一批是用以製作明信片的照片,在電影、電視、網路等媒介出現之前,這類明信片帶著異地異國的特有圖像發送向世界各地,成為收信者認識該地風貌的憑藉,也為後人保存了該時的樣貌。然而,正因為照片被認為是真實的再現,這些使用照片製作的明信片常被當成是客觀的紀錄,很容易讓人以照片中傳達的特定觀點和形象去認識該時期的歷史(Torres 2014)。
圖1的黑白照片由手寫文字標明「Head-Hunters Dance, Ifugao」,載明這是菲律賓Ifugao人的獵首者之舞,這張被註明1920年的照片於2023年被張貼在社群網站上時引起許多討論,在模糊的照片影像中,可以看到穿著族服敲鑼以及伸展手臂跳舞的Ifugao男女,中間的地上依稀可以看到一個不清楚的人頭。由於菲律賓呂宋島高地人群在美國統治時期被禁止獵首,百年後其後人多已不認為自己的祖先過去曾有獵首行為,這張照片似可作為Ifugao人在美國殖民時期的1920年還有進行獵首、甚至還能聚眾慶祝的證據。然而在許多網路留言激烈討論獵首歷史與人頭真假後,有人指出照片中人留著軍人髮型,也有人辨識出拍攝場景是碧瑤的美軍基地Camp John Hay,顯見這張照片並非在Ifugao人的村落中實地拍攝。同一場景中另又拍攝了Bontok人和其他高地人群的獵首舞/戰舞照片(如圖2、3),同樣在碧瑤的美軍基地跳著獵首成功後的儀式舞蹈,而這些照片是來自美國統治時期的菲律賓明信片。

圖1 Ifugao人「Head-Hunters Dance」明信片
(圖片來源:原始貼文已刪除,同張圖片取自Southeast Museum of Photography 1994)

圖2 Bontok人「War Dance」明信片
(圖片來源:Pinay Traveller, https://pinaytraveller.com/archives/3008, accessed April 17, 2025)

圖3 Ibaloi人「War Dance」明信片(拍賣網頁介紹誤認為Native American Indian)
(圖片來源:eBay, https://www.ebay.com/itm/226047810947?mkcid=16&mkevt=1&mkrid=711-127632-2357-0&ssspo=Z4pW8y4PRU-&sssrc=2047675&ssuid=&widget_ver=art emis&media=COPY, accessed April 17, 2025)
1898 年美國統治菲律賓後,大量的美國士兵、官員、教師湧入,希望記錄和分享他們在菲律賓的經歷,此時美國國會又通過降低明信片郵資的法案,因此明信片迅速在菲律賓普及,明信片使用的圖片包含了繪畫和「真實照片」(real photo),除了熱帶風景和當時的建築物,也包含大量的菲律賓人生活與文化,穿著傳統服飾的穆斯林、半裸體的矮小黑膚土著、帶著頭骨或武器合影的獵首者等新殖民地的「異國情調」,廣受歡迎而極具市場價值(Best 1994; Torres 2014)。這些明信片中,有不少呂宋島高地人群(當時被統稱為Igorot)的「真實照片」,除了穿著傳統服飾的半裸體男女特寫照片(如圖4),也有許多帶著斧頭、長矛和盾牌的戰士,以及獵首舞等儀式舞蹈的照片。然而在美國統治菲律賓時期,已經禁止獵首,甚至連英語譯為head axe(獵首斧)的斧頭也被禁用,因此,彼時呂宋島高地雖然仍有零星獵首行為,在美國統治下已很難在獵首成功後如照片一般地舉行大型儀式、集體慶祝,更不可能在美軍基地行此儀式。此外,在美國傳教士的要求下,以往不著上衣的高地人群開始穿著上衣。那麼,這時的明信片為何仍呈現如此衣不蔽體的「原始」、獵首的「野蠻」等形象?

圖4 1906年,穿著傳統服飾的Ifugao女孩明信片。
(圖片來源:National Anthropological Archive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hoto Lot 97 DOE Oceania: Philippines: Postcard Collection 05182300)
謝世忠(2007)在分析北東南亞山地少數族群的明信片中,便指出這類明信片多為山地居民的傳統服飾、手工藝品、特殊的儀式或生活方式,將山地族群呈現為停滯不前、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群體,突顯其與主流社會的不同,這種強調可以滿足遊客對於異國情調的想像,但也因而簡化他們對於山地居民的認識、並形成刻板印象。而這批美國統治菲律賓時期的「菲律賓系列」明信片,也同樣多為呈現少數族群的傳統服飾與儀式活動,在殖民時期發行,則更有商業目的以外的意涵,菲律賓文物收藏家Jonathan Best(1994)與菲律賓學者Anna C. V. Torres(2014)均指出,許多明信片反映了美國對菲律賓的偏見和政治目的,對於呂宋島高地人群,明信片呈現的傳統服飾、姿態和所處的環境都是刻意安排,將他們客體化為「可被征服和了解」的對象,建構高地人群「原始」和需要「文明化」的敘事,用以對比美國帶來的開化治理。殖民者如此利用明信片來傳播其對菲律賓和當地人民的特定看法,暗示統治菲律賓是將文明帶給這些原始人群,以合理化殖民統治,但正因為「真實照片」被視為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殖民地樣貌,當這類照片出版為明信片這種大眾化的視覺媒介,便有效地將殖民者對高地人群的特定觀點和形象,塑造成一種看似客觀和真實的認知(Torres 2014)。因此,這類真實照片再現的未必是其強調的「真實」,它們以半裸體、揮舞原始武器、跳獵首舞的樣貌,成為殖民者所欲外界認識的高地人群形象。
以這樣的例子來看臺灣原住民在日本殖民時期被拍攝的照片,同樣也有許多是當時發行的明信片與圖集,再現了當時拍攝者眼中夠異的異文化,其中不乏原住民穿著族群服飾、展現傳統生活方式的「真實照片」。分析此時期臺灣原住民明信片與「台灣寫真帖」的研究者,也指出與前述菲律賓類似的情形。日本人拍攝的明信片照片裡,包含頭目、勇士、慶典此類異國情調風俗,以及打獵、獵首、織布等生活樣貌,甚至有刻意擺置的殖民者與原住民對戰的模擬情境,不但隱含殖民者對他者刻板印象塑造、宣傳,也表現出對異文化族群系統化、科學化及操控(劉偉民 2005;徐佑驊 2019)。「台灣寫真帖」中的原住民照片,在殖民者所編制的視覺框架中,也以野蠻未開化的形象對比殖民經營帶來的文明,以及理蕃事業後的「文明進化」─脫出原有歷史文化脈絡的歡愉歌舞,成為「蕃族」的象徵符號(徐佑驊 2009:133-134)。因此若要藉由這些照片認識該時期的臺灣原住民生活,在缺乏對背景脈絡的瞭解下,可能也會出現類似上述例子的錯誤解讀,例如照片可能是不再實踐的活動卻被要求擺拍,或為了拍攝出版而刻意去呈現刻板印象的傳統生活。
老照片作為視覺資訊,能夠保留過去文化的細節,為後世提供理解歷史的重要線索。然而,這些影像並非純然客觀地記錄,而是受拍攝者的視角、時代背景與政治意圖影響。我們可以看見,許多早期影像是為了滿足外來者的想像而擺拍,甚至強化了殖民者所塑造的異文化形象。這些發現提醒我們,在使用歷史照片作為研究材料時,需要審慎考量其拍攝脈絡,避免直接將影像視為歷史的「真實」呈現,而應透過批判性分析,還原影像背後的社會文化意涵。
引用書目
徐佑驊
2009 《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9 〈《凝視時代》:「帝國之眼」觀看下的台灣攝影意象〉。「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4416,2025年3月25日上線。
劉偉民
2005 《殖民情境的影像再現─日治時期原住民明信片圖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
2007 〈異、色、毒─北東南亞山地族群的觀光圖像〉。《民俗曲藝》157:11-64。
Best, Jonathan
1994 Philippine Picture Post Cards. Manila: Bookmark.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 D. Young Woman in Costume with Ornaments. Oceania: Philippines: Postcard Collec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https://www.si.edu/object/archives/components/sova-naa-photolot-97-ref12742, accessed March 20, 2025.
Southeast Museum of Photography
1994 Head-Hunters Dance. https://smponline.pastperfectonline.com/webobject/CDF6E127-6FE0-45CB-85DD-493850651244, accessed April 17, 2025.
Torres, Anna Christie Villarba
2014 Igorot Representation in Cordillera Picture Postcards. In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Theories. R. Tolentino, ed. Pp. 123-146. Quezon City: UP Press.
Villanueva, Cristina B.
2014 Putting Voice to the Silent: Researching the Cordillera Photographs of Robert B. Fox, Sr.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Baguio Cordillera/Northern Luzon Historical Archives.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Lyon, France, August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