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部落文化健康站的創新照顧──反思文化安全之意涵 時事快遞 61 2024/10

文/張希文 Lenglengman Rovaniyaw

張希文 Lenglengman Rovaniyaw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全國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以下稱文健站)由2015年的110站成長至503站,顯見為國家重要施政重點。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稱原民會)於2024年5月到7月甫完成兩年一次之全國文健站查核。筆者實際參與2020年、2022年、與2024年文健站之查核工作,共擔任總計121個文化健康站的外聘查核委員(圖1、圖2)。長期參與觀察文健站查核經驗中筆者發現,優等文健站能創造一個使部落內各族群長輩「健康文化化」和「文化健康化」的照顧環境。意即長輩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間中療癒過去時間的歷史創傷,甚至能夠促進族群文化傳承的意識與行動,積極展現文化照顧之主體性等(張希文 2022)。

  

P82_0002

圖1 筆者查核過程之資料查閱與訪談時間,2024年7月16日攝。
(圖片來源:張希文提供)

  

P82_0003

圖2 筆者於查核過程中,2024年6月28日綜合座談時間。
(圖片來源:張希文提供)

  

  筆者於2024年查核發現,部分文健站從過去原住民族的資源接受者、被壓迫者的社會邊緣角色,透過「創新服務」此查核指標,轉而體現社會正義的能動者(agent)角色,走出更積極的文化安全意涵。以下以筆者查核的兩個文健站為例說明之。

  

案例一:文健站長輩與監獄受刑人

  某文健站的長輩一同前往監獄、看守所,透過故事分享,過節時致贈年節應景禮物等勉勵與關懷受刑人。某位長輩表示:「哪裏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趁著我們還能動的時候去幫助人,讓我的老年生活更快樂……」。

  

案例二:文健站長輩與社區慢性精神疾患

  某文健站安排每週半天與部落內社區日間照顧服務據點內的慢性精神障礙者進行團體聯合課程。剛開始長輩不知道如何與精障者互動,經過幾次的課程後,多數長輩已能與精障者自然互動。某長輩表示:「他們只是講話比較少,比較慢而已。其實不用怕他們,他們都很直接很可愛!」長輩能夠扮演一種協助增進社會上被歧視、被社會隔離的精障者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巧練習、社區適應等陪伴角色。

  

  監獄受刑人與精神疾患在社會環境中是易被貼標籤的族群,其被污名化與自我認同的污名經歷與原住民族處境相似。以這兩個文健站為例,展現出原住民族長者在歷史持續不公平所遺留的健康不均等影響,他們不僅想把自己照顧好,還能在既有的系統性和結構性的族群主義(systemic and structural racism)(怡懋.蘇米、林佑 2022)殖民框架中,主動關懷其他邊緣弱勢的族群,展現文化安全所強調之安適的、平等的社會健康環境。

  什麼是文化安全?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是1980s由紐西蘭毛利族護理人類學家Irihapeti Merenia Ramsden於1993年首創,紐西蘭護理教育於1992年正式加入文化安全教育訓練(Mkandawire-Valhmu 2018)。文化安全的培育過程主要有四個階段(圖3)(Dell et al. 2015),起始於文化覺察的培養、而後為文化敏感度與文化能力訓練後,建構權力關係對等之文化安全性健康照顧體系。1

  

P84_0002

圖3 文化安全訓練光譜
(圖片來源:引用與翻譯自Dell et al. 2015: 302)

  

  2023年我國通過之《原住民族健康法》(以下稱《原健法》),已將文化安全正式列入原住民族健康照顧不同層次提供服務端應俱備之必要能力。因此,原民會統籌之文健站查核過程也被要求與自許必須具有文化安全性,文健站照服員與負責人更需在查核時回應此一能力,展演具有文化安全性之健康照顧環境。依《原健法》第11條定義之文化安全係指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主,確保原住民族於健康照護領域中獲得公平、適當之健康服務,使其身分或文化得到適足保障。由此定義,文化安全被定調為被動「獲得」(take)適當健康照顧被保障族群,可能忽略被保障與照顧的原住民族群能成為給予(give)他者族群照顧之角色。

  查核實務工作中,發現文健站已透過創新服務之查核指標展現具有解殖民的意識與能動性;而現有相關原住民族健康學術研究中,仍普遍強調原住民族為被壓迫、需被保障等被殖民觀點,罕有探索原住民族之優勢與韌性等正向觀點研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文健站的查核指標創新服務由5%增加至10%,2提升文健站開展具有照顧主體性與能動性的彈性與機會。筆者建議原民會逐年增加創新服務之加權計分,此修正不僅能呼應《長照法》第14條強調中央主管機關應獎助辦理長期照顧創新服務之相關研究,也是落實《原健法》所期待建構權利關係對等之健康服務環境與增進社會正義之文化安全精神。吾人期許未來文健站都不僅只是文健站,而文健站照服員能成為創造長輩福祉之「造福緣」抑或「造福員」!

  

附註

[1]文化覺察(cultural awareness)意指關注各種種族的文化的多樣性;文化敏感度(cultural sensitivity)則是透過文化意識理解到文化上的差異,且承認是需要尊重文化差異。分析這些文化特點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的影響,持續性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而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則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跨文化情況下工作以滿足服務使用者社會、文化等健康照顧需求。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是瞭解文化對工作影響,將文化差異落實在串聯行動,改變服務使用者與提供者權力關係,由從服務使用者角度出發提供服務,使服務使用者參與決策,提高整個社會之文化意識、文化敏感度以達到具有文化安全之整體社會照顧環境(Curtis et al. 2019)。

[2]文健站查核指標於2022年為 1. 行政管理(15%),2. 人事管理(15%),3. 健站專業服務(40%),4. 部落(社區)資源網絡(20%),5. 友善環境(5%),6. 創新服務發展策(5%);2024年調整為 1. 行政管理(15%),2. 人事管理(15%),3. 文健站專業服務(30%),4. 部落(社區)資源網絡(20%),5. 友善環境(10%),6. 創新服務發展策略(10%),7. 額外加分項目(5%)。

  

引用書目

張希文Lenglengman Rovaniyaw

2022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真實性之初探─以部落文化健康站查核為例〉。《原住民族文獻》52:27-42。

怡懋.蘇米、林佑樺

2022 〈健康人權─論臺灣原住民族健康不均等與疫情政策之適當性〉。《護理雜誌》69(6):6-11。

Curtis, R. Jones, D. Tipene-Leach, C. Walker, B. Loring, S. J. Paine, and P. Reid

2019 Why Cultural Safety Rather than Cultural Competency is Required to Achieve Health Equity: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commended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18: 174.

Dell, Evelyn M., Michelle Firestone, Janet Smylie, and Samuel Vaillancourt

2015 Cultural Safety and Providing Care to Aborigina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adi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18(4): 301-305.

Mkandawire-Valhmu, Lucy

2018 Cultural Safety, Healthcare and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 Critic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NY: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