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從臺灣到南島: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的跨文化音樂交流與學術對話 時事快遞 61 2024/10

文/Shura Taylor(吳曉瑩)

Shura Taylor(吳曉瑩)

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為了呼應臺灣學界近年來的南向議題,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音研所)112學年度開啟了「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邀請了臺灣原住民音樂人、藝術家、從事原住民音樂學研究的學者、在臺的夏威夷舞學校老師、以及專精於日本/中國/東南亞樂舞的學者參與。

  「南島」這一概念在近年來獲得了許多關注,尤其是臺灣作為「南島文化的起源地」的歷史語言學學說,使得這一話題更加熱門。在文化交流方面,南島各國與地區之間的互動也愈加受到重視。而剛剛結束的2024上半年,音研所也舉辦了多場亞太紀錄片和影像放映的「民族誌影像與媒介論壇」,以及與東南亞和日本學者共同舉辦了為期三天的「跨島民族音樂學小型研討會」(Inter-island ethnomusicology mini conference)。這些活動共同打造了一個平台,讓臺灣及其他亞洲和南島地區的音樂學學者能夠交流想法和學術研究。

  以下是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112年度「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民族誌影像與媒介論壇」以及「跨島民族音樂學小型會議」活動時間表:

  

P77_0001 P78_0002

  

  對於以上臺灣原住民和南島樂舞活動的策劃人D.J. Hatfield施永德教授(以下簡稱DJ老師)來說,今年音研所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自身作為平台,將原住民藝術家以及他們的跨文化工作和作品展示給更廣泛的觀眾,讓更多觀眾看到臺灣及其他南島語族地區的學者和藝術家之間正在發生的互動與連結,並藉由這些活動模糊化藝術創作者與學術研究者之間的界限。而作為非原住民的學者,我們需要學習如何「不干涉」並「不站邊」─不主動為他人傳譯,而是提供空間讓原住民藝術家能夠自行發表和展示他們的想法和觀點。

  而作為學者,我們有責任意識到「南島」這一詞如何被使用。對於原住民和致力於去殖民化的人來說,「南島」可能被視為去殖民化的隱喻,可能代表著「南島語族人群的共性,比如語言相似性和歷史關係」。此外,它還可能意味著「原住民如何利用『南島』這一框架來探索與有共同歷史背景的人(如被殖民的共同經歷)構建關係的可能性」;或者是「南島語族的語言和海洋、土地的關係受到各種氣候危機和持續殖民統治的威脅」(引自DJ老師訪談,2024年5月30日)。這些都是對於許多南島語族人群來說具有現實影響和緊迫性的問題。

  在「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中,如:臺灣原住民族音樂家Calaw Basiwali(查勞.巴西瓦里)分享了他與馬達加斯加的島民進行的文化交流與音樂實踐與音樂專輯製作過程;臺東的卑南族青春歌隊的成員們分享了集體田調和音樂傳承以及作為田野調查對象的經歷與反饋,以及與沖繩等國外音樂家表演交流的經驗;臺灣唯一受夏威夷Hula老師認證的夏威夷舞教師Halau Hula Kauluokala介紹了夏威夷舞與夏威夷文化,並進行了教學;臺灣藝術大學林果葶教授則分享了對當代原住民音樂創作者的原民性、現代性與國際性的觀察與見解。這些分享者不僅從多方面講述了臺灣原住民族的音樂議題,還探討了臺灣與南島及其他亞洲島國地區的關聯。在其中的一些場次中,提供了讓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讓參與者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聲音進入一個不同的狀態或脈絡,達到接近「真正的瞭解」。

  

P79_0001

圖1 「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Chalaw Basiwali《向東方》活動海報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臉書專頁,2023年9月23日上線)

  

P79_0002

圖2 「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夏威夷舞工作坊活動海報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臉書專頁,2023年12月1日上線)

  

  另外,在「民族誌影像與媒介論壇」與「跨島民族音樂學小型研討會」則邀請了來自臺灣的導演林正盛、導演蔡政良、導演Skaya Siku、日本聲音民族誌工作者Joshua Pilzer、菲律賓的嘻哈民族誌工作者與導演Lara Katrina Mendoza、研究東南亞流行音樂交叉性的Adil Johan、馬來西亞獨立音樂創作歌手Azmyl Yunor,以及長期致力於中國音樂研究的Helen Rees。

  

P80_0002

圖3 「跨南島民族音樂學小型會議」活動海報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臉書專頁,2024年4月23日上線)

  

P80_0003

圖4 「民族誌影像與媒介論壇」活動海報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臉書專頁,2024年5月13日上線)

  

  這些演講共同探索了臺灣原住民、南島語國家和其他亞洲國家、地區之間的樂動關係、能動性、互動性與自我詮譯等議題。另一方面,臺灣的原住民藝術家們從很早就已經與其他島嶼進行文化交流與共同創作,然而,這些國際間的原住民跨文化活動卻鮮為人知。因此,作為一個學術單位,舉辦這類活動的目的並不是為其解釋或翻譯,而是提供一個空間和平台,讓大眾能夠接觸到南島語族的國家與地區之間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為觀眾提供一種情境化和轉譯的方式。

  這些豐富而精彩的活動大多數都有映像紀錄,對這些活動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音研所,到所上觀看。「南島人文講座─樂動系列」將在下學期繼續舉辦,我們計畫邀請更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和藝術家,進一步擴展討論的範圍和深度,並提供更多互動體驗的機會。關於未來的活動,請關注臺大音研所的臉書帳號:www.facebook.com/gim.ntu

  

P81_0001

圖5 「南島人文講─樂動系列」卑南族青春歌隊帶領參與者跳舞活動照片,2023年11月15日。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提供)

  

P81_0002

圖6 「南島人文講─樂動系列」夏威夷舞工作坊老師為學生介紹夏威夷文化活動照片,2023年12月8日。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提供)

  

P81_0003

圖7 「民族誌影像與媒介論壇」Azmyl Yunor(馬來西亞雙威大學教授、創作音樂家,圖片最前面拿手機拍照者)與參與者合照。
(圖片來源:Azmyl Yunor攝,20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