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一):田野紀錄(1968-1970 年)》
新書視窗
第60期
2024/08
文/張至善
張至善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
作者:費羅禮,朱振貴
出版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9789865329228
2023年10月達仁鄉鄉公所辦理的土坂maljeveq(五年祭)部落市集中出現了一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的圖書攤位,向前來的民眾解釋一本書籍的故事,若是土坂部落的族人,就免費得到一本。這本書是Tjuabar Paiwan Texts (1): Fieldnotes (1968-1970)《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一):田野紀錄(1968-1970年)》(史前館出版,以下簡稱《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這是一次有關於研究倫理的回饋行動,也是個美麗的印記(圖1)。
圖1 土坂村maljeveq記者會(2023年9月29日),同時進行新書發表會,家族親友與朱振貴先生(中,捧花者)合影。
(圖片來源:張至善提供)
2020年史前館收到一批珍貴的排灣族相關研究資料捐贈,捐贈者是中研院語言所臺灣南島語專家齊莉莎研究員。這批資料的核心是美國語言學家費羅禮(Raleigh Ferrell,1933-2019)在1968年至1970年間到臺東土坂部落進行的排灣族故事語料調查。費羅禮於2019年辭世,生前囑託齊莉莎將其研究資料、檔案捐贈給史前館。史前館於土坂部落maljeveq前編輯並出版了這些語料,並贈書回饋給部落族人。這本書不僅保存了珍貴的1960年代排灣族語料,並可做為研究者遵循研究倫理的範例。
由於立館宗旨,史前館對於臺灣南島族群相關研究和文化保存不遺餘力。當代博物館不僅著眼於有形物件的收藏,也關注無形文化的保存,例如工藝技術、樂舞展演以及語言、語料等。《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即為語料的保存實例。這些語料採集背後有著感人的故事,當年費羅禮僱請了年僅16歲的部落青年Drungdrung Tjakisuvung(朱振貴)為助手。他自學打字,也學會了費羅禮用以記錄語料的轉寫系統。這些語料的蒐集和保存Drungdrung Tjakisuvung功不可沒。本書將他並列為作者,以彰顯他的貢獻(圖2)。
圖2 本書作者朱振貴與費羅禮攝於2013年7月。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提供)
費羅禮於1970年受聘至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任教,並擔任系主任長達10多年,由於身體狀況不佳,於1986年辭去職務,之後於1990年定居在亞洲地區。離開學術界近30年後,直到2007年8月才與齊莉莎會面。兩人深感臺灣南島學界(尤其是語言學)已有許多發展,並且累積了豐富的資料,但也感嘆語言消失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他決定重新撰寫一部描述、分析、轉寫、翻譯排灣語傳說故事(milimilingan)。原本預期可以在他生前完成編撰,但在2019年7月,齊莉莎再度拜訪他時,發現他的體能和進度已無法完成。費羅禮於是請託齊莉莎協助他完成出版,而有了後來的捐贈及出版回饋的故事,史前館與齊莉莎一同完成了費羅禮的遺願。
《排灣族土坂村長篇語料》分為四輯,第一輯包括〈費羅禮序〉,作者說明本書撰寫緣由。〈費羅禮的傳記〉則由湯瑪斯.萊頓記述費羅禮的生平。後續篇章皆由費羅禮所撰寫:〈排灣族:南方的貴族〉描繪了早期排灣族人在高山上的生活,而那樣的傳統生活一直延續到1960年代,文章呈現當時的發音人與故事敘述者的世界觀;〈在土坂村的研究1968年至1970年〉介紹了土坂村,並概述費羅禮在1968年至1970年間所做的田野調查;〈關於長篇語料〉則說明排灣口傳文學的分類,以及所蒐錄的故事之敘事者;本輯最後〈結語:紀錄瀕危語言的延伸思考〉闡述了在語言學與民族學研究中歷史意識的重要性,並且針對田野調查提供作者觀點。
叢書後續三輯則為排灣語長篇語料故事選輯(尚未出版)。預計收錄15篇傳說故事,故事皆以土坂村的排灣方言,於1960年代記錄下來。所有語料,皆是排灣單語使用者為排灣聽眾所做的敘事。語料故事選輯不在提出一套新的句法分析系統,而在提供一筆數量可觀的可靠語料,以供分析與驗證假說。本叢書編輯上尊重作者,以費羅禮撰寫的英文為主體,中文作為譯文參考。2023年10月出版第一輯在土坂maljeveq期間於部落市集向族人分發。史前館不負捐贈者所託,以行動回饋鄉里,讓費羅禮博士留下令人感動美麗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