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導論——文化的出演 本期專題 55 2023/06

文/謝世忠

謝世忠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半世紀前的筆者師長時代裡,文化就是文化,靜靜存在生活某處,然後再由民族誌方法,一步步發掘整理寫出。於是,我們陸續認識了不少特定群體被以文化為名之文字界定描繪。臺灣原住民族與其他國家少數民族的基本文化知識多依循如此過程而得以見光,那是一個客觀文化被學人學子誦詠的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同好,就在此一學術情境下學習成長。

  我們縱使懷念過往,然而,新的觀念不斷推陳,不同的說明鑑賞或甚至表現文化的策略,總是讓人眼睛大亮,心底癢癢,就是亟想獲知超脫那遠遠不可褻玩之客觀文化知識論的祕寶。現在大家談到文化,大體不再滿足於硬梆梆體系,而是非常享受那文化載體或個人成員生動的演示,也大大關注到操控政經資源者的文化介入。本專題收錄的二文,就分別有類此特性,閱讀起來,或有另味。

  Shura Taylor(吳曉瑩)以卑南族最負盛名之資深文化專家為對象,敘述其如何以族語改編歌曲,協助年幼的一代族人進入文化。那是一個終身浸潤自我文化長者,設法搬出妙法,使得縱使大環境極其不利,仍欲下功夫盡其綿延之效。長者正在進行文化演示,與其接觸的幼幼一代,無形中也邁入文化浸透的門路。我們看到了卑南族人全程的努力。國家在其中有影子,它或自我羞慚,畢竟過去曾造成傷害多多,現今則起而大力補救,咱們給它機會了。

  不過,國家的角色在他國竟然大不同。謝世忠描述的中國與寮國傣族/Tai-Lue潑水節,前者扮演導演,後者則或只是觀眾位階。潑水節是傣族系統的浴佛新年,潑水一詞由於太有趣太好玩,早已成了該族過年專用代名詞。今日,傣族地區沒有傣人居住的城裡,有人接受政令群聚大潑特潑,然後說是傣族新年狂歡,而窩於農村的族人卻靜悄悄,只能遙想城內的狂喊鬼吼。至於寮國,國家的不作為,有如一旁觀看,村寨維繫淡淡灑一點小水的傳統,讓我們稍稍體認到潑水生態學的優質思考。

  文化不再僅僅是客觀條條項列,卑南族語歌曲舞蹈以及老幼交織的攀爬文化卷軸,創造性可期。而傣族/Tai-Lue的中寮對比,也可知悉國家介入與否的結局下場。文化顯然多方面出演,讀者請多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