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生存與抵抗」的前身和背影——說說「生存與抵抗: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 時事快遞 54 2023/04

文/謝世忠

謝世忠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三月裡正值疫情的力道散去之際,人們重啟聚會的動機,尤其是對難得一見的特定場合,總會設法充分掌握。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主辦了取名「生存與抵抗: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的活動,時間3月2日至5月31日(圖1)。開幕當天是星期四,按照過去經驗,上班日辦活動,可要心理準備寥寥人數的結果,更何況口罩永遠貼嘴的臺灣人,縱使開放多時,還是小心翼翼,能不團聚就少碰。但是,這回開展,來了絡繹於途的滿滿貴賓,開了大家驚嘆之眼,也忙壞了工作人員的奔走接待。足見,藝術吸引其一,原民顯性其二,而展現今日陽光與寧靜交織塑形之心情,也是關鍵要素。陽光指的是疫情陰霾不再,以及恭賀原民年來福氣,而寧靜則是針對主題所列之生存與抵抗的訴求,祈望自我可以與族人藝術創造娓娓對話。

  

P083_0001

圖1 藝術展場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圖片來源:李莎莉攝,2023/3/2)

  

  開幕現場,18位加國藝術家代表Rebecca Belmore受邀致詞,她立即脫去鞋子,表示自己創作時永遠是光著腳丫,身體與土地黏著,才能筆畫出最天然的美學作品(圖2)。稍後的逐一宏亮唱喊身處無盡之遠的未能臨場藝術家大名,聲音之純意真實,掏肺掏心,激出多少人熱淚。美麗的泰雅族主持人泛紅盈眶接語:好像就在呼喚我的媽媽!

  

P084_0002

圖2 Rebecca Belmore的致詞
(圖片來源:李莎莉攝,2023/3/2)

  

  這是加拿大原住民暨北方事務部原住民藝術中心典藏之現代原民藝術家作品的遠道而來,它們全是跨越傳統與未來之虹橋的當代色彩,每一禎畫作或圖片或影像或製品,都是抽象深處抓得住具象暗沉呼喚的結晶,呼喚的是對今日原民同胞的熱忱生活態度,以及對廣大觀賞者之將心比心的內容評斷。開幕儀式過後眾人雙眼對各個作品的不捨離情,已經道出了加臺兩國相互疼惜的心境(圖3與圖4)。

  

P085_0001

圖3 參觀展出之一
(圖片來源:李莎莉攝,2023/3/2)

  

P085_0002

圖4 參觀展出之四
(圖片來源:李莎莉攝,2023/3/2)

  

  為何取名「生存與抵抗」?記者會現場沒人提問,自由參觀的幾個小時間,也無人請教策展人或臺、加參與此回活動相關人士,似乎有一份默契主導著彼此的相互理解。生存與抵抗彷如早已注入兩國人民的當代血液裡,舉凡原民有所呼籲,國家全員必然支持響應,藝術作品裡有生存的告白,藝術家們更有抵抗的精神。欣賞藝術對於業已是人權與民主自由大國的臺、加兩方人民,更多能直接加入藝術家們的生存與抵抗行列,共同追求原民更美好未來而努力。

  「生存與抵抗」是非常直白的觀點陳述。事實上,原住民族數百年來的生活經驗,就是它之所以會出現的「前身」。該等二個詞彙,可以充分表意大歷史的演進,而其核心精神經由藝術作品予以闡釋,當最為經典,也可引來人們觀賞之餘的眼到心到。也就是眼睛視覺接觸藝術品,心裡即刻將其連結至生存與抵抗的景象。觀眾們就是代表生存與抵抗的「背影」。從他們背影朝向藝術佳作的正面望去,即構成了生存與抵抗之直白前身與抽象背影的一面全圖。加拿大三個主要原住民族如此,臺灣16族加上平埔各群亦然。他們的藝術天賦與成就,告知了所有人一份生存與抵抗之常續洪流的不可忽略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