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臺中《原流新創聚落》展出之賽德克族余美玲織品展 時事快遞 53 2022/11

文/游雪雲

游雪雲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協助推動臺中市原住民族產業,促進發展原住民族經濟產業,在位於臺中市霧峰區的光復新村內,設置「源流新創聚落」占地約800坪,成為整合中部原民產業、舉辦研習、推廣研創中心。去年12月開幕營運的「原流新創聚落」,設有原住民文創商品、美食體驗和工中部著名工藝師的作品展覽,讓參觀者經過探索、遊戲與學習,進而瞭解多元原住民族文化,希望透過聚落將人潮引流至原鄉部落,進一步帶動中部部落產業發展(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2022)。

  這些年以來,光復新村已經成為中部發展文創產業、青年創業基地,也是臺中著名的觀光旅遊景點。臺中市政府根據《霧峰區域文化資產整合計畫》,透過文化景觀空間活化利用,推動老屋創造新能量,建立第一個為中部原住民族創立產業交流平臺「原流新創聚落」,整合文化傳承技藝和創新產業,推廣中部原住民族優質產品及藝術創作,成為建構、推廣原住民族文化行銷網絡,帶動共享經濟產值,落實環境永續新願景。此次,藉由實地探索參觀,感受藝術與生活的連結,介紹其中「源流新創聚落」設展,是臺中市第二屆工藝師余美玲老師的編織織品展談起,透過她的織品展實際創作來傳達對於「原住民梭織」技藝的情感與溫度,讓我們更瞭解原住民編織的深度文化。

  出生於南投賽德克族的余美玲,原本是一位美容師,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的重創後,結束工作回到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開啟了她的編織之路,因為小時候跟隨母親旁邊學習織布具備基礎概念,自學原住民編織。編織經驗豐富且多元,在她的織紋圖案中常見其融合排灣族、布農族和太魯閣族,顯示出活潑又繽紛特色。

  多年以來美玲老師常受邀擔任織布教學工作,在臺中社區大學、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圖1)、大學的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農會、鄉公所、各地原住民部落授課教學,培訓許多賽德克族種子教師,其推廣賽德克族織布文化貢獻意義非常重大,因此也獲得臺中市工藝師的殊榮,曾經也在臺中市纖維博物館地下一樓成立工作室,展示創作商品及現場織布教學,在2008年成立「台灣原住民編織發展協會」致力推廣編織工藝技術,堅守賽德克族文化精神傳承與奉獻,在織布的過程也重溫兒時在部落婦女們織布情形,教學過程中也能讓學生更瞭解織布文化,她期望更多人能認識織布,更有實務性、系統的學習織布,讓織布工藝向下札根。

  

P59_0001

圖1 余美玲老師在臺中部落大學教導學員編織技巧
(圖片來源:游雪雲攝,2022/07/23)

  

  在《原流新創聚落》展示中,解構余美玲老師的編織,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樸實的織線在她的手中,如同解一長串的數學公式般,得到美觀複雜的解答,在眾多的展品中,以象徵「祖靈之眼」的菱形紋中,涵蓋了大小不一富含多種不同菱形編法的織紋。這代表的意義是她擁有豐富的邏輯概念,彷彿像一位數學家經過精密計算後呈現在她的編織展示品。

  她編織賽德克族的服飾最大的特色是顯眼的紅色風格,賽德克族男女的服飾,以白色長袖長衣上面有帶狀紅色、黑色條紋,女子以紅色多條紋長袖短上衣及單片長裙為主,下擺縫綴小銅鈴飾品,成為主要特色,以彰顯民族文化(圖2、圖3)。

  

P59_0002

圖2 在《原流新創聚落》展示中男生服飾
(圖片來源:游雪雲攝,2022/08/27)

  

P59_0003

圖3 在《原流新創聚落》展示中女生服飾
(圖片來源:游雪雲攝,2022/08/27)

  

  賽德克族織紋與祖靈信仰、自然生活相連結,「菱形」稱為祖靈之眼,是祖靈伴隨織女左右,是一種護身物,提醒人要常常保持純潔善良心。所有編織皆以菱形為基礎開始,這是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編織的共同特色,再依照不同技法,演變出千變萬化的圖騰樣式,因此菱形編織,大量出現在傳統編織工藝中。

  菱形紋不斷出現在余美玲老師的織布、工藝品等生活用品中,象徵宣示性的意義,菱形紋在傳統的意義,雖然祖靈的眼睛,但是余老師認為,好像漢族喜歡用囍字一樣,因此菱形編織,大量出現在她的編織工藝作品中,以此為文化藝術的源頭。

  為符合社會潮流,美玲老師也透過學習縫紉,各式各樣的包包、桌巾、筆袋、掛飾等多樣產品都難不倒她,作品還是常見以黑、白、紅傳統的三原色為主要配色,再搭配祖靈的眼睛菱形圖騰,將織布轉化成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圖4、圖5)。

  

P60_0002

圖4 融入賽德克族織紋祖靈之眼的菱形織紋。《原流新創聚落》展示背包、皮包、桌巾等工藝品。
(圖片來源:游雪雲攝,2022/08/27)

  

P60_0003

圖5 融入賽德克族織紋祖靈之眼的菱形織紋。《原流新創聚落》展示背包、皮包、桌巾等工藝品。
(圖片來源:游雪雲攝,2022/08/27)

  

  總之,期望能透過余美玲老師編織展的相關創作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族的編織文化,也能更深刻感受到「原流新創聚落」的理念,透過編織展示品找到「祖靈之眼」最原始的生命悸動。

  

引用書目

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2022 《河系LLYUNG》第二冊。臺中: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