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第46期
2021/06
文/謝世忠
田野作為一種方法之論,一般相信係來自於人類學。人類學者在田野中尋覓文化故事,繼而設法講出那一篇篇敘事內容的道理。本刊第46期基於對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到關注的事實,開闢了「文獻田野──閱讀裡的原民世界」專題,主要是期望能進一步了解原住民族社會文化景況,在過往民間書寫者的眼裡,以及在近世研究者的筆下,如何被描述或被界定。投入文獻世界,彷如進入田野現場,後者專事文化道理的搜尋,前者也依樣試作,看看能否於文字印版資料上,端倪出一道道文化菜餚。
我們收得4篇佳作,分別來自於藝術學者、民族學家以及人類學研究者。他們從北臺灣大盆地人類聚落聚散變遷起始,一路論及日治乃至民國之初的原民社群被瓦解和被重組的跡象,更而談到南部被密集記載接近一世紀之引人入勝的祭典儀式,和多個族群擁有之關鍵代表的嚼食性作物尊卑歷史。一個幾近消失的族群部落古今三百年,論述中透露出些許文化史痕遺,或有一點憑弔之意。原民舊社的存在,直接拉人回到過往強制性的時代,一方面留下文化在老地方,另一方面卻也創出新款於新社會社群領域。人類學重視宗教脈絡的資料,因此,基於必須廣泛性理解的祭儀種種,就被大量留下於筆尖落紙處。今日的年輕學者竟能從中理出一類似新民族誌學的脈絡,亦即它呈現出的是一種「後文獻的新文獻」,而新文獻更深具引發新田野的潛力。至於檳榔美味不絕於書,卻也時時刻刻必須防衛它的負面副產說法,我們的作者對此有一番討論,作物存在於文獻裡,綠意豐盛,但也有如以一份鮮味,等待著後人以文字呼籲之姿,持續看護著它。
除了前述的專題論文,本期也登載了8篇專欄短篇,其中「時事快遞」3篇,「文獻評介」2篇,「老照片講古」、「新書視窗」、以及「文物掌故」各1篇。各文論及的課題涵蓋布農、賽夏、泰雅、賽德克、排灣等族以及各族族語,還有中國傣族、日本愛努族、以及其他外國原住民族的走上國際舞台。每位作者都盡心寫作,為原住民族議題奉獻己力,文章因此值得鄭重推薦。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