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中國少數民族相關的「仿/類/官」人類學現象 文獻評介 45 2020/12

文/謝世忠

謝世忠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本文擬以2篇中國學者文章為主,1篇外籍學者研究結果為輔,討論關及中國少數民族的應用人類學特色,甚至可以引發質疑其人類學屬性的定位,以及人類學者之任務限制等問題。蘇聯(USSR)1989年的瓦解,造成Rong Ma(中國回族學者馬戎)的不安,因此,他在2007和2014年先後撰文提出處理中國少數民族的策略。馬認為中國情況令人憂心,因為凡掛名「自治」者,都深具分離潛力。當年中國複製了蘇聯模式,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應該徹底改變。他主張以文化取代民族意識。今日的危機是,國家給予少數民族經濟財力協助,生活改善很多,卻也強化了民族意識。而全國理應齊一的個人性公民意識反而弱化。再加上西方人權、民主等等觀念滲透,國際上又很支持少數民族政治權利,因此,少數民族內部對國家怨聲四起。

  馬戎主張將民族改成族群。他認為,族群強調文化,而民族注重民族意識。所以,中國是多族群(multi-ethnic)國家,而非多民族(multi-national)國家。民族一稱只有中華民族可以使用,也就是只有中華民族可以擁有政治,其餘少數族群不行。美國黑白關係問題仍大,但,並沒有分離主義存在。而中國現況就有藏族和維吾爾族的分離主義。今天應是現代社會下的公民平等。

  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政治科學家兼民族誌學者John Irgengioro也提出了觀點和主張。他認為,中國始終處於漢族中心與多族群交互競爭的狀態,而今日中國以漢族為中心的國家/國族認同,係屬中國的內部軟實力(internal soft power),但,最後被證明無效。對Irgengiror而言,漢族就等於中國。中共創出少數民族,但自治區州縣權力小於舊蘇聯境內之自治體,所以,漢族還是老大哥。尤其1960年代文革起始,又回到古代老路,也就是漢族國族主義思維,此時,少數民族被大量壓抑。上世紀末改革開放後,中國再回老梗舊路,即以儒家為最高價值,強調和諧與穩定。政府宣傳上,始終強調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也就是共享血脈,是標準的種族國族主義(racial nationalism)。民間也存有漢族超優論(Han supremacism)思維,例如2000年之際,出現了漢服與漢網運動,他們認定少數民族存在著分離主義威脅,因此予以嚴厲批評,當時獲得廣大民眾支持。中國有部分自由主義者,勇敢挑戰政權,但他們卻從未提及少數民族,也反對自決。全國有高達82%認為應取消少數民族優惠,多數人支持同化主義政策。

  John Irgengioro認為,中國不使用「原住民族」一稱,主要是因擔心自己漢族會被認定為入侵者。在少數民族處境上,漢族人對藏、彝、蒙、朝、傣等族的距離,比對美、英、德等國來得遠。在中國國內,族語專業者找不到工作、少數民族常被視作外國人。一般小學教科書內容多以漢族角度看事情,而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人絕不學習少數民族語言,認為那是低等者。少數民族被等同於就只是唱歌跳舞,他們工作報酬較低,少數民族官員也多為低階或僅為象徵性職位,自治區州縣法律必須由上級審核,所以,根本自治無效。

  關於少數民族的回應方面,海外藏人與維族人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藏族和維吾爾族多次起事反抗。今日新疆漢維社會空間區隔甚大,維族人極不願意嫁娶漢族人,維族節慶看到漢族人來到,也感覺很突兀。維族與中亞、土耳其與俄羅斯往來自在,樂舞全屬中亞風格,包括現代流行文化亦然,哈薩克族喜歡到哈薩克國,而不愛留在中國。至於藏人被迫待在漢語學校,反而加速自我認同。總之,作者認為,漢族與儒家文化即等同於中國認同的軟實力,但證實已經失敗。他主張中國應放棄中華民族概念,學學俄羅斯模式,建立真正的多國族共和國(multi-national republic),其內部涵蓋許多少數民族共和國(ethnic minority republics)。

  綜觀前述Rong Ma與John Irgengioro等二位,一中國籍,另一則往返歐亞宏觀民族誌考察專家的論文,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呈現研究者分析觀點之外,他們也以人類學者或民族誌研究者之姿,進行政治與政策的主張。這或許是其所謂的應用人類學理解與實踐。依筆者之見,至少Ma之二文的作為,實頗具「仿/類/官人類學」特色。也就是說,接近國家政治利益的「官」人類學考量,頂多只能算是「類」人類學,或者是「仿」人類學。畢竟,該等政治政策主張,一動起來,千萬人生命財產即刻受到牽連。太接近政權尤其是專制政體的學者,往往飽受批評,Ma明顯地貼近政權統治利益,甚至直接指揮操縱少數民族生存方向,國際學者少有人會如此為之,因此,其文於國際期刊登出,必難以避免爭議。而Irgengioro以女真滿洲族姓名之,很可能是外於中國的擁有血統者,或許俄國或中亞,他對中國少數民族的關心,尤其與Ma的觀點很不一致,積極為少數民族主體性發聲,或有出自祖先連帶的影響。

 

引用書目

Ma, Rong

2007 A New Perspective in Guiding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e-politicization’ of Ethnicity in China. Asian Ethnicity 8(3): 199-217.

2014 Reflections on the Debate on China’s Ethnic Policy: My Reform Proposals and Their Critics. Asian Ethnicity 15(2): 237-246.

Irgengioro, John

2018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Root Causes of China’s Ethnic Tensions. East Asia 35: 31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