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景真村寨風貌 老照片講古 44 2020/11

文/謝世忠

謝世忠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原來擁有不少傣族歷史遺跡,惟在毛澤東統治的1950-1970約三十年間,尤其是1966-1976的文化大革命十年,許多文物建築和宗教生活文化,被破壞殆盡。傣族的南傳佛教寺院大佛被毀,院址經常就成了鬥爭場所或淪為一般倉庫。倖存的幾處,不是因供佛小型,而被忽略放過,就是一時之間與宗教連不上關係而僥倖存活。位在首府景洪往南接近勐遮村鎮之處,有一村落名為景真。它即以一座據稱有800年歷史的八角亭為名(圖1)。該亭子距離佛寺稍遠,因此躲過了災難。

  

P112_0002

圖1 西雙版納景真八角亭
(圖片來源:謝世忠攝,2011/12/25)

  

  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1990年代中葉起始的大觀光發展政策推動之下,景真八角亭成了西雙版納旅遊重點參觀地點。八角亭位於一高臺上面,由此處下望,可見景真村全貌。原本該村保存非常完好之傣族竹樓原貌(圖2),然而,政府在發展美觀的前提下,下令全盤改造村子,於是該村彷如一夕之間改了頭,也換了面(圖3)。竹樓的深褐色古典風采,突變成了天空色一片藍屋。政府人員認為新狀很不錯,乾淨俐落,整齊劃一。但是,舊有村落不僅只是顏色不同,它的點點滴滴都與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失去了竹樓典雅味道,也等於同時喪失了了解傣族社會文化生活的機會。中國為了發展,賺得觀光財富,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多只重視華麗舞蹈歌唱服飾表演,或者熱鬧有趣的節慶,而在人民一般生活方面,則幾乎全數掠過,直接消除改換現代。景真是一個例子,全國少數民族分布區域,大抵均脫不了類此遭遇。

  

P113_0002

圖2 西雙版納傣族景真村寨原貌
(圖片來源:謝世忠攝,1988/06/15)

  

P113_0001

圖3 西雙版納傣族景真村寨新貌
(圖片來源:謝世忠攝,2011/12/25)

  

  我們在閱覽舊新對照相片時,或有時空換置和政治無情的感慨,不過,事實上,在當代國族—國家治理之下,文化的變遷的速度和規模,實比過去殖民帝國主義時代更厲害,主要就是國家統治者的一國一族一文化的理想安全構成原則使然,傣族於全中國同屬中華民族單一建構教育法律約制下,一切的生活轉變不得不朝此一方向邁進,景真傣族村落的變臉,可謂越變越像中華民族的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