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排灣家族企業:從臺灣到太平洋島國與紐澳的創業心路 本期專題 44 2020/11

文/施雄偉

施雄偉

排灣家族企業族長

 

  1987年1月1日,部落下著濛濛細雨,是特別寒冷的早晨,我們夫妻帶著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及僅有的臺幣15,000元,坐上了農用搬運車慢慢緩緩的離開部落。寒風中搬運車開了好久、好久才到達臺東市剛承租的小店面,店內空蕩蕩的,第二天我們買了兩張二手扶椅子、兩面鏡子及美髮相關材料。在沒有招牌、沒有開幕儀式、沒有花籃、也沒有捧場的客人,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家店,工商登記資本額6,000元整。因為沒有資金裝修店面,也沒有多餘的錢印刷廣告,我們買了空白紙自己一張一張的手繪海報,過了一段許久生意慘淡艱辛的日子,那時候一天餐費只有五塊錢,每天早上8點開店到晚上11才關門休息。

  然而我們辛勤的努力似乎獲得了眷顧,到了第二年,我們開了第二家店,之後又陸續開了共四家店。1990年我們擺脫了多年的債務與貧窮,買了第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面和房子。我流著眼淚向我的母親和妻子說:「我發誓今後要更立志拓展事業,不再當窮人。」1991年間,因為有建商想開發部落作為觀光景點,部落的土地一片一片被買走。「祖靈聖地」也因家族發生重大變故被變賣掉!部落年邁的女性巫師、老獵人和耆老們憂心忡忡,他們說:「茲慕達斯祖靈聖地」沒了,我們的後代子孫會找不到回部落的路了,有一天我們家族也將會永遠的消失在這片土地上。「茲慕達斯祖靈聖地」位於臺東歷坵魯拉克斯部落,茲慕達斯在排灣族語是日出之意,這塊土地是祖先作祭儀和祈福的聖地,也是過去的舊部落,歷代祖先曾生活的地方。當時台灣社會普遍對我們到市區發展的原住民還不太友善,以及自己的能力限制,感受到自己越來越跟不上正在快速發展的臺灣。所以,當時我是帶著家族vuvu們期待買回「祖靈聖地」的心情,離開臺灣到海外探索創業的機會。

  1991年1月告別了臺灣,帶著妻子和小孩移民到南太平洋的斐濟創業。選擇來斐濟是因為當時它的發展和臺灣比較起來仍處於尚未開發的情況,再加上他們是南島民族,部份語言、發音和文化和排灣族相似,讓我增添不少信心,也深信在文化相似性的國家將有助於事業上的發展。海外創業到回家的路途是由「小」開始立足,從「點」漸漸成長茁壯。斐濟的第一家店叫Point「點」開始,再逐漸拓展到很多的點,漸漸延伸成很多線,最後形成一個整體事業發展的面。2002年成立排灣家族信託,投資拓展至澳洲,在澳洲從一間房地產,到投資許多的房地產,將賺取到的利潤,投資在臺灣我從小生長的臺東歷坵魯拉克斯部落,從買回「祖靈聖地」開始,慢慢買回部落一片片的土地,最後,買回一整片的土地。終於,將事業從斐濟、澳洲到臺灣連成一個大的面,形成了一個可以實現理想的藍圖。

  

P046_0002

圖1 1995年排灣家族企業斐濟辦公室(圖片來源:施雄偉攝)

  

  我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第一階段是靠自己的力量勇敢的融入社會裡去學習生存技能,努力讓自己成功致富。第二個階段是培養後代受良好的現代教育,學習排灣家族「分享與照顧」的傳統精神結合現代管理的知識,共同努力累積家族的根基。第三個階段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期許自己的人生能夠是成功、致富又快樂。從部落耆老們與山林自然成長的經歷,童年時期因為貧苦,成長後激勵我漂洋過海追尋成功的心。傳統排灣家族部落的一切延伸是以「家」為基礎的中心思想,所以我的思想和價值觀受傳統文化影響非常的大。我也把傳統的家族管理制度成功運用到企業的經營理念。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斐濟呢?當時也走訪考察了很多國家,但我仍然選擇最適合我發展的斐濟,以自己當時的技術、能力和南島語族共同的母體情感,無論在文化與當代處境存在著多樣性、強調交換與連結、以共生共榮為社會理想,和排灣族「分享與照顧」的傳統部落制度雷同。我相信且有自信認為能在知識和建設都相對落後臺灣的斐濟發展,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可以進入市場發展的契機。以妻子的名字將公司命名為「麗安娜」,開創新產品,專營美髮產品、儀器、沙龍事業,之後慢慢擴張創業版圖,橫跨南太平洋各南島民族島國,於1999年時榮登海外創業楷模獎項。更進一步擴大開辦美髮訓練學校,協助斐濟和南太平洋島國清寒貧苦的青年、弱勢族群和社會排擠的邊緣人,免費教學並傳授技術,讓他們取得一技之長後,鼓勵並協助他們回鄉開店,這些學子也成就我在南太平洋通路的基礎。即使在現今企業經營運用相當多的科技輔助和大數據資料庫的行銷應用,我仍堅信自身母體文化和信仰的支撐,是成就我們從臺灣到斐濟,斐濟到澳洲事業經營的根基,也透由自創品牌找到市場利基。

  

P047_0001

圖2 2008年斐濟貿易投資局(圖片來源:施雄偉提供)

  

  自創品牌之路時,因為斐濟當地沒有製造美髮產品的化工廠,仰賴進口的產品成本也很高,為了增加利潤,我們創立了自己的產品,也研發出適合南太洋島國髮質專用的產品。

  為了打開高檔的百貨和連鎖藥妝店的通路,我們整整被婉拒了五年。我們後來跳脫既有思維的銷售方向與行銷計劃,先從部落打開我們產品的通路,再回到在市中心拓點的策略。因為我們產品在部落特別受到歡迎又延伸到其它鄉鎮和城市,後來百貨商店和藥妝店因為顧客不斷的詢問我們的產品,因而主動來找我們在其通路上架我們的產品。我們培育的學生,從10位畢業生到數十年後總共1500多個學生,成為我們推廣產品的最佳合作夥伴。

  回想那些年我常開著滿載的貨品,沿著島嶼山海之間的邊際,跨行一村又一村,一鎮又一鎮沿途帶著簡單的英語加上排灣族語混合斐濟語腔調的簡彙語詞和眼神的表達進行產品介紹。我相信語言不一定會是溝通和貿易之間的障礙,身為一個原住民族,我覺得我們與身俱來的真誠、開朗、樂觀和包容的性格是最容易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係。在南太平洋島國經營事業一旦忽略了民族文化最細節的傳統性和生活習慣,它除了難以獲得在地的接受,也無法深植於人心,取得認同。我有時在想,現代文明的定義和標準量化的管理方式在原始樸質的海島之國似乎顯得格外不自然。我認為只要適合當時、當地的人文風情,能夠給工作夥伴們,發揮專長、安心努力工作的環境,就是好的經營管理方式。就如同部落vuvu們對待山林「順應自然」的生存智慧。

  

P048_0002

圖3 2009年臺東南島文化節(圖片來源:施雄偉攝)

  

  我們在斐濟經歷了兩次的政變2000年和2006年,政變造成了斐濟的經濟衰退。但這兩次的政變給了我們家族最大規模的改變和成就。斐濟經濟體很小,因政變房地產暴跌,但恢復也很快,所以當時我們就大量的投資房地產,再把賺來的錢轉投資到安全的國家。2009年斐濟局勢大變化,家族開始縮減斐濟的營業項目也關閉美髮學校,轉投資到澳洲及台灣。2009年往澳洲黃金海岸開始投資商用及住宅不動產。2011年家族事業後代接班經營,放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管理。這些年他們兄弟並肩合作面對各種錯誤的決策、慘痛失敗的教訓和磨練之後,漸漸能夠發揮各自專長,也充分運用了我們排灣家族「分享與照顧」的傳統精神,互助掌握他們時代的來臨和挑戰。2017在澳洲開設LINKLAW律師事務所,2020年紐西蘭申請資格通過,未來業務將擴展到紐西蘭。

  

P049_0001

圖4 2012年與我教授的美髮學生合影(圖片來源:施雄偉提供)

  

  2020年2月因新冠肺炎全球擴散,各國陸續封閉國境。人流的管制與封閉式管理,運輸、物流、倉儲零售的困難,引發上游缺料、生產缺工、下游無法出貨等人貨斷流影響,引發終端消費陡降。上班型態、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模式,都在疫情影響下產生顯著改變。為了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我們推動應用數位科技,把人與人之間的產品推廣方式轉換成「零接觸零距離」的服務與商業管理模式,來學習適應新的變局。對於有意願到海外拓展視野的臺灣原住民青年,我以自己的經歷提供幾點建議,現在政府在推行新南向政策,如果自己能力和資金受限,我建議選擇與自己條件相對落後的國家去探詢發展的機會,然後再漸進進入先進的國家,相對於臺灣更高度成熟和政經制度建全的國家,要投入市場的成本會相對的高,也不容易發揮。雖然南太平洋島國相對市場小,也或許是經濟規模太小,不符合新南向的經貿大旗,南太平洋只見紐、澳卻遺漏了其它的島國!我們臺灣原住民企業家,可能比較適合發展的南太平洋小島國家,我認為對有著南島文化和脈絡的臺灣原住民青年,是相對有利發展的環境,可以先立足南島再放眼世界。

  現在政府有很多優惠和補助的政策,不論是創業的補助和各項的支持補貼,如果要永續一個事業,我建議先依靠自己去建立從無到有的歷練。因為從無到有的經歷會教會你所欠缺和不足之處,也會讓你更清楚自己可以立足的契機點。政府的輔助政策可以借力使用,但必需要歷經徒手創建的過程中才能教會你成就自己和夢想所需要的智慧和能力,才有能力面對更大的挑戰。也學習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學習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的緣由,學會去傾聽老一輩的聲音,也重拾自己本身文化的根源,因為文化的根源是支持一個人往前的動力和信念。

  溯源土地與文化的連結與實踐,才是永續家園之途徑。從2002年在部落設立「排灣家族」就開始常常回部落,陸續購置曾經流失的家族和部落土地。這數十年來,把土地無償的讓部落的族人種植農作物,2016年成立了「魯拉克斯」生態社會企業,希望能永續部落對自身擁有的珍貴文化資產和自然資源,並加以善用轉換成具經濟價值的部落產業。取得了大家的共識後,從事土地復耕和回歸自然農法,與有意願支持自然生態農業的個人和群體簽立在部落使用土地的權利與義務,我們並以作物收成的成果提供部份比例,回饋給部落支持文化和教育推廣的工作,然而,整體的成果並不太理想,有許多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主要的問題是很多族人「自我弱勢化、等待支援」的心態。等待支援是許多人與成功擦身而過的因素之一,因為缺乏行動力,也通常是處於在被動的狀態,等待政府、宗教團體、社會善心人士能夠給予協助才能去完成他們想要的夢想。「自我弱勢化,等待資源與支援」的心態,就是競爭力的煞車。

  雖然保存復育傳統文化,建立一個穩定部落就業生活模式的計劃非常艱難,但我相信只要守護了部落的土地,善用天然資源,時間會給我們機會改變,也能看見部落的蛻變與成長。

  

P051_0001

圖5 太平洋島嶼中的亞洲一書對於施雄偉的介紹(圖片來源:翻拍自Crocombe 2007)

  

引用書目

Crocombe, Ronald G.

2007 Asia in the Pacific Islands: Replacing the West. Suva: IPS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