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台灣布農族部落婦女研究》 新書視窗 43 2020/10

文/葉秀燕

葉秀燕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作者:余桂榕

出版社:蘭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ISBN:978-986-5633-97-4

 

P71_0001

 

故事的力量

 

  余桂榕的《台灣布農族部落婦女研究》一書,改寫自其2009年完成的碩論─《採收自在:布農部落婦女生活教育的故事》,新標題更展現出與學術研究拮抗同行的企圖。本書的出版,對於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知識建構,都具有重要的實質與象徵意義。書寫,對於原住民族女性的必要性,不僅是延展口傳故事的受眾,更提供讀者認識、理解部落婦女「生活」的窗口及經驗,而這些缺口,在目前的布農族研究、女性書寫、幼兒教育和女性主義的民族誌,都極富學術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亦可說是「以身為做」方法與實踐的集結匯流。

  書中深刻描述布農部落快速變遷社會下的困境及不同世代個人生命史的回溯與記憶。五個章節,有書信體、有黑人後殖民女性主義學者bell hooks的主體論述、女性主義民族誌、童年的生活記憶與部落的學習與教育,共同交織出「一條回家的路」。「焦慮、錯亂與掙扎」的軌跡,一文一字,刻劃出在地觀點多元布農婦女的勞動身影、不同處境的生活經驗、邊緣處境與實踐在日常生活的生命韌性。

  敘說,讓口傳文化得以傳承;書寫,再現多元主體。本書的主體是adusgugu、是家人、是部落的孩子、布農族人、原住民知識青年、資本主義中的原住民婦女、其他的母親(othermother)、是妹曇阿嬤、沙尼阿嬤、阿丙阿嬤、也是部落局內外人(the outsider-within)、幼教專業工作者、布農部落婦女,還有之後可能成為「部落婦女」的孩子們。

  妹曇阿嬤分享的「富有」,相較「投入勞動市場所交換的金錢,因此相對變得很貧窮」(頁195)。即使只有小學畢業的阿嬤,能夠提供種子給大家,因此:

 

「創造部落無數生命的可能。……阿嬤用一生照顧部落多少的孩子出生、成長、長大。提供種子餵養其他部落的人家,這是部落婦女的價值,是部落給予婦女崇高地位的指標。」(頁193)

 

「部落孩子的養育者,不見得要是父母。」(頁197)用力書寫的adus,翻轉我們對於「隔代教養」的汙名刻板印象,也疾呼部落生活教養的社會價值。從孫子、小狗到家禽雞鵝的養育,余桂榕告訴我們,部落教育尊重差異而具體的教養觀,互助的「共同養育」部落孩子的經驗,是「人際互動的媒介,也是部落婦女「自我喘息的時間」,更可以藉此「將生活的經驗帶給孩子們」(頁212-218)。

  從小女孩到gugu,部落婦女是父母、老師,更是「文化轉譯行動者」,連結世代文化斷層的重要角色及跨文化生活故事的書寫者。面對當代社會變遷,部落婦女,光會說故事的敘述發聲能力是不夠的,需要擁有保種做農站在原鄉土地和「書寫」故事的文化實踐能力。余桂榕的《台灣布農族部落婦女研究》一書展現了深刻行動生活田野的「在地知識」和如戲劇般起伏的辛酸和生活在原鄉的處境與樣貌,最重要的是,在看似流水帳的「日記體」的寫實記錄和處境知識,實則映照了布農族人的文化禁忌、歲時祭儀、小米農藝、生活智慧、道德價值、生命靭性的故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