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緬甸克倫族:基督宗教化的民族? 文獻評介 43 2020/10

文/趙中麒

趙中麒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1947年,英國殖民末期,被稱為緬甸國父的翁山(Aung San)為了和非緬民族共同追求緬甸獨立,前往現今撣邦的彬龍鎮,和主要的非緬民族簽署彬龍協議(Panglong Agreement),以「多元一體」(unity in diversity)原則,接受欽、克欽、撣擁有民族邦並享有一定程度自治。不過,克倫族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協助英國對抗日-緬聯軍,認為自己過往的忠誠,應該有所回報,故早在1946年,一群由基督徒克倫族領軍的代表團便前往倫敦,希望英國允許克倫族以自治邦身分加入大英國協,隨後,基督宗教更被克倫民族主義菁英用來區分自身和緬族的差異之一,因而克倫族和基督宗教的關係,引起許多研究者注意(Gravers 1996; Keyes 1979; Kwanchewan 2007)。

  克倫族之所以願意和英國合作對抗日本和緬甸聯軍,其創世傳說扮演重要角色(Gravers 1996: 243-247)。綜合各種不同版本的故事,克倫族創世傳說大意是,造物主Y’wa創造了泰人、緬人、白人與克倫人四個兄弟民族,並給予他們各自的文字。某次克倫人揹著內裝文字的竹簍去田裡工作,休息時靠在樹下睡覺,踢倒竹簍,文字掉在地上,被雞吃掉而失去文字。Y’wa很生氣,對克倫人說,泰人和緬人都將會建立自己的國度,但你們因為自己的疏失,會被他們統治數百年,講完這些,就帶著白人離開。但因為Y’wa最喜愛克倫人,便對克倫人說,當他們被統治數百年後,白人會從海上帶著他們失去的文字回來,屆時,他們將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天堂國度(Keyes 1979; Marshall 1922)。

  因此,當第一個傳教士經過緬王允許而帶著聖經出現在山區克倫村莊傳教,他們中的許多人相信,那本聖經是他們曾經失去的文字,吸引許多克倫族前往傳教士建立的教區居住並改信基督教。隨後,英國人和緬人發生三次英緬戰爭時,克倫人更相信他們的創世神話實現了,白人兄弟搭船來解救他們,他們積極協助英國人。

  由於Y’wa和耶和華的發音相近,甚至克倫人另外一個創世神話「男女、邪惡蛇與禁果」和舊約「亞當-夏娃與禁果」故事幾乎相同(Marshall 1922: 11, 210-217),Gravers乃指出,浸信會傳教士Ellen B. Mason將克倫族視為舊約所描述之消失的以色列部落(Gravers 1996: 249-250)。加上前述許多克倫人基於創世神話而積極改宗並協助英國人攻打緬甸王朝,以及,1881年基督徒克倫人在英國正式殖民緬甸前所組織的第一個泛克倫團體「克倫民族協會(Karen National Association, KNA)」儘管不拒絕非基督徒加入,但因主其事者多為基督徒,這批基督徒克倫人不僅領導了之後泛克倫意識的建立,也協助英國殖民緬甸期間鎮壓佛教徒反叛行動,甚至,20世紀所成立的克倫民族主義組織「克倫民族同盟(Karen National Union, KNU)」亦從宗教層面區分克倫族和緬族(Gravers 1996: 246),使克倫族被視為高度基督宗教化的民族。

  事實上,Gravers發現,在非基督徒的克倫人日常信仰活動中,並沒有如同基督徒一般敬拜耶和華的宗教行為(Gravers 2001: 9-10)。對於尚未信仰基督宗教的佛教克倫族來說,他們有自己的創世傳說,甚至他們曾以此創世傳說為基礎,發動反抗英國的武裝行動。此外,如同Gravers所言,由於這些不同版本的神話故事,都是由傳教士所蒐集和紀錄,故可被視為傳教士刻意紀錄和舊約內容相似的神話(Gravers 2001: 8)。

  儘管如此,因為泛克倫族組織由基督徒所創,他們又更能獲得傳教士和英國人信任,從而得以獲得更好教育機會,以致後來的民族主義組織中,高層軍官多為基督徒,低階軍士多為佛教徒。當宗教信仰成為高階軍官和低階軍士的客觀區分標準,緬甸政府乃不只一次利用宗教作為分裂克倫族的策略,甚至成為1995年克倫民族主義組織最嚴重分裂的導火線(Gravers 2001: 14)。現今,克倫族內部雖然不再從宗教層面強調自身和緬族差異,也避免任何可能引發宗教衝突的政策,但內部不同信仰的族人之間,仍可隱約發現某種緊張關係,例如基督徒批評佛教徒不重視教育,有錢只會捐錢給寺廟貼金箔於佛像,不會蓋學校,佛教徒則仍會抱怨軍中官階不公平。

 

P67_0001

圖1 克倫民族聯盟前秘書長Saw Mahn Sha是民族主義團體中職位最高的佛教徒。他於2006年過世,在克倫邦舉行的喪禮有僧侶念經,棺木上則放置象徵基督宗教的十字架。此種融合佛教和基督宗教的做法,當時被許多人認為,是為了化減民族運動中的宗教緊張關係。(圖片來源:趙中麒攝,2008/2/18)

 

引用書目

Gravers, Mikael

1996 The Karen Making of a Nation. In Asian Forms of the Nation. Stein Tonnesson and Hans Antlov, eds. Pp. 265-269. Richmond: Curzon Press.

2001 Cosmology, Prophets and Rebellion among the Buddhist Karen in Burma and Thailand. Moussons 4: 3-31.

Keyes, Charles, ed

1979 Ethnic Adaption and Identity: The Karen on the Thai Frontier with Burma. Philadelphia: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Issues.

Kwanchewan, Buadang

2007 Ethnic Identities of the Karen People in Burma and Thailand. In Identity Matters: Ethnic and Sectarian Conflict. James L. Peacock, Patricia M. Thornton and Patrick B. Inman, eds. Pp. 73-97.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Marshall, Harry Ignatius

1922 The Karen People of Burma: A Study in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Bangkok: White L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