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婆羅洲的線上豐收節
時事快遞
第43期
2020/10
文/吳佳翰(Bernard Ng Jia Han)
吳佳翰(Bernard Ng Jia Han)
慈濟基金會(新加坡)內容營運專員
每年的五月初至六月初是婆羅洲西北部的豐收節:從五月初的汶萊,延伸至五月底的馬來西亞沙巴州,以及六月初的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和印尼西加里曼丹省。
雖然這些地區對豐收節的稱呼不同,但主軸不離感激今年收成,祈求來年豐收。從事水稻耕種的婆羅洲原住民,皆相信稻米存有靈魂或神祗,進而發展出祭祀、米酒等文化。每年這期間,這些地區總瀰漫著載歌載舞的歡樂氛圍。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防疫政策停止了節慶的社交活動。在禁足令下,遊子甚至無法回鄉與家人團聚。即便如此,部分線上活動成功延續了豐收節的精神。以沙巴豐收節(Tadau Kaamatan)為例,除了一般的介紹性線上講座,或視訊分享心得,活動還涉及選美(Unduk Ngadau)和母語歌唱比賽(Sugandoi)的爭議。
以往五月初,沙巴各縣市各自選出選美和歌唱的代表,參加月底的決賽。選美比賽強調傳統服飾和母語的展演,同時提倡女性顧家育子的價值。參賽者還需肩負觀光大使的角色,其背後的經濟鏈成了保存傳統文化的驅動力。歌唱比賽則開設了兒童、青年和樂齡組。青年組近年也邁向電視選秀節目的「導師」模式,等待勝出者的是母語專輯的簽約。
今年主辦方原建議兩項比賽採接合線上和線下的形式進行。因線下活動仍允許五十人出席,加上以往會場經常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此提議在卡達山杜順群引起了極大的反彈,擔心感染群的形成。主辦方最終決定展延選美比賽,後以ZOOM連線的方式完成歌唱比賽。歌手在家中佈置場景演唱,評審和觀眾則在家評論與留言打氣。
圖1 母語歌唱比賽的ZOOM連線
(圖片來源:截圖自KDCA臉書)
卡達山杜順語樂壇向來不比大馬華語樂壇遜色。每年五月更是母語原創專輯和單曲推出的時節,如同大馬獨特的賀歲專輯文化。今年的豐收節歌曲全盤轉成線上單曲,透過YouTube等平臺首播,更增加音樂人的跨文化合作,如卡達山杜順語和砂拉越的伊班語的合唱,或客語豐收節單曲等。
針對選美比賽舉行與否,有的族人建議將冠軍頒給女性醫護人員,或將比賽費用化成白衣天使的獎勵,籍此紀念她們為疫情所作出的犧牲。此犧牲精神符合選美比賽所依據的Huminodun傳說:該神祗獨女為了化解糧食危機,進而選擇犧牲自己,造福族人。建議雖未被採納,卻體現了族人對文化形式的可塑性。
今年線上更推出了史上首部卡達山杜順語動畫《古婆羅洲傳說》。製作班底除了多是當地團隊,劇情充滿了婆羅洲色彩的原創內容,展現了該群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透過國際影展與線上分享,動畫推送了婆羅洲文化。
因為疫情,豐收節慶祝雖不如往常般飲酒歡暢,卻因線上活動而開啟了更多創意及可能性。
圖2 古婆羅洲傳說海報
(圖片來源:截圖自YouTube: https://youtu.be/v4FAllrzw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