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郵」刃有餘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文物掌故 42 2020/09

文/王鵬惠

王鵬惠

《原住民族文獻》特約學術專員

 

 

  因應「臺北2016世界郵展」的舉辦,中華郵政在2016年委託排灣族藝術家拉夫拉斯.馬帝靈設計16款「原住民族文化特色郵筒」,將各族文物、圖騰意象與風景特色彩繪在郵筒上,還搭配原民特色的紀念戳章。郵筒亮相,觀者為之驚艷。這些原味十足的郵筒,在世界郵展結束後,分別安置在全臺各原住民地區的郵局、鄉公所等地,讓遊客遊原鄉還可觀賞特色郵筒,集戳章抽獎1。在「文創」口號震天響的年代,中華郵政也加入原鄉拚觀光的行列。其實,這並非原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郵務體系之首例。

  中華郵政歷來發行的郵票主題五花八門,舉凡動植礦物、名勝古蹟、生肖年俗,上天下海、古往今來,儼然是臺灣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小百科,發行原住民文化主題的郵票,猶如增列小百科條目,對中華郵政可謂「郵」刃有餘。瀏覽「郵票寶藏」網站2,原住民文化曾以不同形貌現身於方寸之間。1999年4月22日,中華郵政推出「臺灣原住民文化郵票」,首次讓九族一同現身,內容是泰雅族「祖靈祭」、賽夏族「矮靈祭」、布農族「八部合音」、鄒族「凱旋祭」、魯凱族「收穫祭」、排灣族「五年祭」、卑南族「收穫祭」、阿美族「豐年祭」和雅美族「船祭」的祭儀攝影(圖1),1組9枚,面值均為5元,頗有大肆宣揚原住民文化之氣魄。

 

P096_0002

圖1 中華郵政於1999年發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郵票

 

  2008年8月1日再度推出「臺灣原住民文化郵票」續集,以特色服飾、傳統工藝等器物為主題,包括:排灣族陶壺、阿美族情人袋、魯凱族男子頭飾及布農族男子頸飾(圖2)。1組4枚,面值分別為5元、12元、12元、25元,這套郵票卻衍生一起烏龍事件。在郵票海報都已印妥,準備發行前不久,赫然發現郵票的圖片出錯了,魯凱族頭飾圖案是女子頭飾而非男子頭飾3,中華郵政緊急撤銷錯誤郵票,回收發行海報,漏網之魚的錯印海報,甚至成為拍賣網站的珍稀物件。這起錯誤雖及時更正,卻暴露設計者乃至整個發行團隊對原民文化細節陌生的窘境。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郵票也見證了中華郵政更名為臺灣郵政,再恢復原名的歷史,這是以「臺灣TAIWAN」為票銘發行的最後一套郵票。

 

P097_0001

圖2 中華郵政於2008年發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郵票(續)

 

  因應原住民特殊展覽或祭儀,中華郵政常順勢推出特色戳章,例如,1999年臺灣原住民文化郵票發行暨原藝之美特展,曾設計琉璃珠紀念戳章;2008年8月舉辦原住民文物郵展,獻上排灣族陶壺造型戳章。又如2015年高雄市原住民聯合豐年祭推出「馬里馬里豐年賜福」戳章;2019年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以「披上情人袋」戳章紀念。身處數位時代,縱然貼郵票寄信的人少了,蒐集特色戳章的風氣倒是十分熱絡。

  從第一套完整的原住民文化郵票發行至今,臺灣原住民族從九族增為十六族,族稱也出現變化,1999年郵票中的雅美族,在2016年的世界郵展活動中稱作達悟族4。方寸之間不僅見證臺灣原住民族的變遷,也可感受到原住民文化深入大眾日常生活的痕跡。

 

附註

[1]「樂遊原住民族文化特色郵筒活動辦法」。「中華郵政」,https://www.post.gov.tw/post/FileCenter/post_ww2/post_docdata_att/att_content/1AF0508D-305E-4B35-ADC3-41C8D8B731D7/08B86C65-F432-41C4-86B4-9BFDA6E2EEBF.pdf,2020年4月20日上線。

[2]中華郵政「郵票寶藏」網址: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

[3]「原住民文化郵票(續)魯凱族這枚票出了什麼問題」。「清清集郵網」,http://chch.tw/phpwind//simple/index.php?t9486.html,2020年4月20日上線。

[4]在原住民族委員會官網上以「雅美族(達悟族)」標示,蘭嶼島上族人們對族稱各持己見,目前多見雅美族/達悟族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