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 新書視窗 41 2019/12

文/本刊編輯部

 

 本刊編輯部

資料來源:游擊文化提供。

 

作者:方惠閔、朱恩成、余奕德、陳以箴、潘宗儒

出版社: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2

ISBN9789869762731

 

「你知道自己是誰嗎?我不知道,我正在尋找在深邃的眼窩裡在低沉的牽曲裡在角落的瓶身裡尋找,曾是「熟」,曾是「蕃」,模糊的身影」

經過政權不斷更替,平埔原住民族群或被冠上了陌生的名字,或被抹去了姓名,因而逐漸隱沒在歷史與臺灣社會的記憶中。然而,過去並不會憑空消失,平埔族群曾在島嶼的山林、平原馳騁,現在仍舊存在島嶼的四方一隅,試圖唱著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傳頌著自己的名,即使看似靜默無聲。

本書由五位寫作者與一位攝影師共同組成書寫團隊,他們是一群來自不同族群,同時有著不同生命經驗的平埔原住民族青年,在追索認同的路上、探索族群命脈的過程中相遇,自20142019年,歷時五年的時間完成書寫出版。團隊試著以「沒有名字的人」的概念,提出平埔族群在歷來殖民國家治理下被埋沒、被奪去名字與身分的處境,也試圖以此為標的,協助指出那眾多仍未現身的無名之人,並意識到與其獨自迷惘,不如將那些未知的、消失的、痛苦的、無奈的、無力的、徬徨的一切,以其所能掌握的現代技術與工具,凝鍊為一股新的力量去衝破這道生命的難關。以集體之姿,朝著沒有名字的人們而去,與他們一同邁步前行。

20142017年間刊登於《沒有名字的人》粉絲專頁上的單篇故事集結成為本書。第一部「恆春半島的魔幻舞台」為團隊五位寫作者的自述,透過自己認同追尋的故事,表達文化流失、認同迷惘與矛盾的身分處境;第二部「群像故事:二十段旅程」是由團隊採訪、編輯而成的二十位青年敘事,分享致力於尋找族群認同中的困難、挫折與不放棄,沉重又帶著勵志的生命經驗及心路歷程,旅程從屏東恆春古城出發,往北沿著185縣道,向赤山、老埤、加蚋埔前進。接著前往島嶼東岸的花蓮富里、臺東長濱,再繼續北行至花蓮豐濱立德、宜蘭南陽平原、臺北後,往南至南投埔里、臺南、高雄,最後回到屏東;第三部「最最遙遠的路」則由書寫團隊總結、提出面對多重界線、限制下的複數情境,並提醒,當我們嚴格區分族群與認同的正當性,我們是否陷入了再度劃界的陷阱?面對文化的流動與族群分類的矛盾,若已更加認識到沒有什麼是固著且永恆不變的,是不是能用更新的視野去看待和理解,並且尋找思考與行動的出路?

「現在,我們提起幻化成筆的獵槍,書寫自己的故事期待歷史漫步在木棉的落花上,穿梭在石滬的縫隙中聽,海浪打來了我們原有的名平埔原住民族的名字你聽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