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
新書視窗
第39期
2019/10
文/本刊編輯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提供。
作者:徐如林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19/03
ISBN:9789860586664
林務局出版的「國家步道歷史叢書」是一系列根據國家步道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而撰寫的叢書,繼「能高越嶺道」、「浸水營古道」、「合歡越嶺道」之後的第四本,即是林務局於2001年劃定的第一條國家步道「霞喀羅國家步道」,2019年配合步道整修後重新開放,同時出版了《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此一系列叢書均由登山與古道調查專家楊南郡與徐如林夫妻共同踏查、研究、整理資料與撰寫,然而本書在尚未整理出版前,楊南郡便病逝,由其夫人徐如林獨立將踏查資料與文獻譯稿整理後,完成本書的撰寫。
霞喀羅古道從北端的新竹縣秀巒溫泉起至南端的清泉溫泉,跨越大漢溪上游與頭前溪上游生態豐富的中海拔地區,優美的自然生態介紹散見於本書的文字與照片中。而本書可貴之處在於不僅只是步道本身的介紹,而是將這片區域的歷史背景以報導文學的敘事方式,讓初次接觸的社會大眾能夠從淺顯的故事中認識相關的歷史與文化。本書所述及的故事從泰雅族人的口述歷史開啟,Buta Karaho(武塔卡拉霍)從祖居地瑞岩往北臺灣遷徙、開拓,開枝散葉成為泰雅族基納吉群與霞喀羅群的祖先,接著,再走入清代、日本、中華民國的文字紀錄,包括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對當時情景的真實描述以及被霞喀羅人追殺的故事,兩次霞喀羅事件,張學良的幽居歲月,以及後來居住到清泉的知名作家三毛的故事。
本書作者對霞喀羅古道的掌握度之深,首先是從2001年即開始累積多次的實地踏查,與原住民夥伴一同實際進入山林調查,並藉由本身豐富的登山與古道踏查經驗,透過殘存的土牆、碉堡、砲台、紀念碑,重新發現沿線十幾個日本駐在所與相關建築遺址。此外,當時也仍能訪問到許多仍在世的日本時代巡查、警手、隘勇、腦丁與中華民國時期的老警官。另一方面,楊南郡長期以來翻閱、譯註的許多日本文獻,也提供了豐厚的比對資料,更加上徐如林本身對於不同知識領域的廣泛閱讀。因此,本書不只是單純的歷史紀錄,而是匯集了地理、歷史、文化等各層面脈絡進行消化後,將當時的故事鮮活地重現紙上。例如,書中提到Buta Karaho遷徙的契機,極可能是當時地球正進入小冰期而導致全球性的糧食短缺,讀者從本書的描寫中便能體會到小米收成的遞減,如何帶出了後續大遷徙的故事。
本書作為林務局出版的國家步道叢書,出版目的是希望吸引國人利用修整完成的國家步道走入山林,因此作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詳細行程規劃,並提醒每一處需要留心的史蹟與自然美景。不過,本書的功能實已遠超過一般的導覽書,在實際踏上霞喀羅古道之前若能閱讀本書,不僅只是對於古道本身能夠有所認識,還能連結到臺灣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的歷史,以及這塊區域所發生的大小故事,更重要的是認識此地原本的主人:泰雅族人與司卡馬允人。本書以一般社會大眾作為目標讀者群,雖然將歷史故事寫得較為淺白易懂,但是此一系列叢書的熱賣程度,顯示了報導文學式的寫作手法非常吸引讀者,近年臺灣民眾亦亟盼藉由此類大眾讀物,多加認識臺灣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