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典藏台灣史(一)史前人群與文化 新書視窗 38 2019/06

文/本刊編輯部

本刊編輯部

典藏台灣史(一)史前人群與文化

資料來源:玉山社提供。

 

作者:劉益昌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9/04

ISBN:9789862942291

《典藏台灣史》全套書共七冊,由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主導推動,召集臺灣史學界各領域的學者共同撰寫,以期能建構臺灣主體性的歷史論述。全書架構除了強調臺灣主體性的觀點外,臺灣與世界的脈動,貫串《典藏台灣史》自第一冊「史前人群與文化」到第七冊「戰後台灣史」各本內容。而正視不同時代的政治體制或政策對臺灣的影響,亦為全書的書寫特色。

本書為第一冊「史前人群與文化」,作者先由「土地與人群」談起,述說島嶼形成與環境變遷,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透過考古學的研究,以考古資料的積累(如考古遺址),重新審視當時的人類活動,包括遷徙、演化、遷移擴散、外來文化影響、與外界往來互動等,將臺灣歷史的時間深度延伸至更久遠的史前時代早期,逐步釐清臺灣整體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完成全貌觀的歷史書寫。

就當今狀態而言,臺灣是由南島民族與漢民族兩大文化體系建構的國家。以考古學研究結果來看,臺灣的史前人類活動,至少已有三至五萬年的歷史,若再往前溯及直立人(舊石器時代早期),更是二十萬年以前的人類活動史。而被視為臺灣原住民族祖先型態的南島民族文化,其形成階段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前。臺灣早期歷史,可說是南島人群構成及文化形成的過程,其整體發展,更經由不間斷的遷徙、返回與融入,造就今日臺灣多元且複雜、具有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樣貌。

歷史書寫的態度,必須建立以土地為主體的史觀,以及建立文化的自信與主體意識,避免陷入以漢人殖民臺灣過程做為歷史書寫觀念的困境。作者每每於史前人類活動史的相關演講或研習課程時,總在結語提出「臺灣歷史應該從自然的歷史說起,再從考古學研究的觀點談到人和土地的互動關係體系的歷史,最後才進入以口傳和文獻記錄所記載的歷史。」而以完整的人類活動史為經,以臺灣這塊土地為緯,交織而成的臺灣歷史,才是真正的臺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