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弦歌不墜,Semenesenai!--下賓朗媽媽小姐合唱團 本期專題 30 2016/12

文/董恕明

 

    臺東下賓朗Pinaski部落位於南王部落北側,西鄰太平溪(大巴六九溪),是臺九線公路往花蓮縱谷方向的起點,位在著名的「綠色隧道」末端西側。部落約有一百二十多戶,其中卑南族人佔七十餘戶,約四百餘人。

 

     「下賓朗媽媽小姐合唱團」一開始只是一群平日就愛唱歌的媽媽小姐組成的鬆散團體,1982年起由指揮孫禮子老師將她們帶領成一支既嫻熟於傳統樂舞,亦能呼應時代傳唱的團隊。媽媽小姐們在祭典、工作、歡聚、話別……中,用歌聲綰結族人們的情感,傳承部落文化。特別是一些老媽媽們即便不懂中文,也把中文歌曲如〈梅花〉、〈祖國戀〉、〈我的一顆心〉……等,唱得字正腔圓,聲情動人。小至部落的婚喪喜慶,大到各地主辦的藝文活動,只要時機合宜,便都有她們的身影。媽媽小姐為自己唱,也為需要她們的人歌唱。

 

    Pinaski部落包含maka vangkiwmaka halipaimaka sikulanmaka kazuwanmaka sipunpaelavang等家族,媽媽小姐合唱團的成員即來自部落中的不同家族,她們的信仰也不盡相同,如:paelavang家族多為天主教徒,maka vangkiw家族始終守住傳統的部落信仰,maka sikulan家族多信仰基督教。然而,不論是家族和信仰,以至學經歷、年齡及性格的差異,她們都跨越了這些實存的限制與隔閡。在這個團隊中,她們認識到彼此的豐富與歧異,找到各自安頓的位置,化作歌聲裡美妙的和諧與穩定,在合唱團中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對「媽媽小姐」而言,唱歌是輕鬆愉快的歡聚,也是莊嚴肅穆的儀式。媽媽小姐合唱團除了唱古調、傳統歌謠、流行歌曲與愛國歌曲,她們更一步步將屬於卑南族婦女的misa’ur(婦女鋤草團)一點一點重新再「活回來」。在這之中,合唱團成員裏的孫貴花女士、潘阿葉女士、王初妹女士和伍貴枝女士等,均是misa’ur祭典再復振的關鍵。長輩帶著青壯輩將記憶中的祭儀,從過往親歷的現場中,由步驟、程序,到實際的內容及意義,一一將之挖掘蒐羅統整起來,引領年輕一代的媽媽小姐們繼續傳唱下去。而在傳統的misa’ur婦女鋤草團中,長幼有序,成員間彼此分工合作與分享分擔的精神,在媽媽小姐合唱團裡也得到一種實質的呼應,團員本身內部的凝聚力和對部落公共事務參與的熱情與執行力,正是misa’ur精神的最佳轉換與發揮。

 

    媽媽小姐從部落的活動,到代表臺東縣參加省政府舉辦之民俗才藝表演,不僅是參與演出,亦在無形間成為一個時代轉型中的具體印記。當臺灣社會在建構本土政治主體性的同時,文化生命本身的主體性更是以各種活潑細緻與多樣的形態在創造自身的動能。下賓朗的媽媽小姐復振了屬於傳統卑南族婦女的misa’ur祭儀後,對男性族人重振palakuwan(巴拉冠)及一系列相關的重大祭典muvasivas(少年猴祭)和mangayaw(大獵祭/年祭),帶來了有力的鼓舞與啟發。找尋與重建失落的祭儀,這種身體力行的生命記憶,在當時是一種樸素的實踐,在此刻則成為一種重構傳統與現代對話的蹊徑。

 

    臺灣原住民各族在經歷各時代統治者「教化」、「馴化」與「同化」的過程中,究竟要從何宣稱(或展現)自身民族的「主體性」?下賓朗部落媽媽小姐合唱團的出現與存在,應是對這個在學理上的「主體性」加入了真實的血肉。當臺灣面臨經濟起飛,社會轉型的時刻,這一群守在部落中的媽媽小姐們,用歌聲唱出一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她們的組成,因為是從內部自發成形,團員之間在生活與情感的連結非常密切,對部落族人的影響也分外厚實。1980年代孫禮子老師發起組成「下賓朗媽媽小姐合唱團」,當始終愛唱歌的媽媽小姐們,經過三十多年升級成Mumu之後,團員李亞蘭女士的女兒──林蕙瑛老師,於2002年成立了「Pinaski青少年文化樂舞團」,這些部落中的小朋友,接續起了媽媽小姐們的歌聲,讓祖先的歌謠呼吸順暢,亙古長青。

 

    「下賓朗媽媽小姐合唱團」的第一代成員孫貴花女士,如今是103歲的老姆姆,除了耳朵重聽,身體仍硬朗,在她日漸隱退的記憶裏,歌聲卻常在她的耳中、口中響起。隨著時光流轉,一些媽媽小姐已從人間的舞台轉站天上,而另一些,依舊是部落裡最熱心盡心的長輩,和「saraipan (撒來伴工作群)穿梭在部落田野。無論是在天上或人間,媽媽小姐的歌聲讓一代代人聽見山、聽見海,聽到生命的喜樂悲歡,歷史文化的永恆星光……。(本文摘錄自董恕明《Ina傳唱的音符:Pinaski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2012)一書)

 

Ina傳唱的音符:Pinaski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書封(圖片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117.56.4.240/ihcfile/EJournals/30/Content/28img574.jpg作者簡介:

 

 

 

董恕明,生於臺東,父親是浙江紹興人,母親是臺東卑南族人。東海大學中文博士,現為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臺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現代文學、文學寫作等,著有詩集《紀念品》、《纏來纏去》等,評論集《細雨微塵如星開闔--綜論台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書寫》、《山海之內天地之外:原住民漢語文學》、《Ina傳唱的音符:pinaski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