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鳥瞰臺灣古地圖展」中部巡迴:微觀〈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中的「合歡越嶺道」西段 時事快遞 28 2016/08

文/何孟侯

 

臺灣從十七世紀起,東來的歐洲人為貿易及軍事所需,開始繪製臺灣的地圖,為了使用者便於理解,其中包含不少詳盡的城堡和港埠要塞鳥瞰圖。清代康熙年間之後,陸續出現一些具有多重視點、筆觸細膩的臺灣山水輿圖卷軸。到了日本時期,日人吸收了歐洲美術透視技法,融合日本傳統畫風,在交通和印刷等科技躍進的推波助瀾下,無意間留下更多精繪的臺灣觀光鳥瞰圖。所謂鳥瞰圖,指的是模擬由高處俯視地表,依據「近大遠小」視差原理,以透視法表現地物、地貌等高低遠近,所繪製之地圖,類似鳥類自空中俯瞰地面之影像。

 

「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展」中部巡迴展海報(圖片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目前正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展出的「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展」,蒐羅了日本統治時期所繪臺灣全島或城市鳥瞰圖等約80幅,並搭配清代山水式畫法的輿圖10餘幅、臺灣古今中外重要古地圖20餘幅,及近現代臺灣鳥瞰圖10餘幅,多數為臺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會員之收藏。特別一提,在進入展場的主視線上,運用吉田初三郎繪製的〈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做了高解析度的掃瞄、放大並輸出成巨幅掛軸,這樣安排除了考量展廳的裝飾效果外,也希望將這張圖的細部內容,更清楚的呈現出來,讓到館參觀者能循著圖中的動線,神遊其中,這也是觀覽此類鳥瞰式地圖最大的樂趣所在。昭和10年(1935)6月間,為了配合日本政府「始政40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臺灣總督府特邀在日本已是宗師級的吉田初三郎來臺繪製全臺鳥瞰圖,〔1〕而〈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正是這一系列中的經典之作。

這張圖的北方在右,南方在左,西方在上,東方在下。畫幅前景的左邊很細緻的畫出當時花蓮港廳(今花蓮市)的市街景況,畫幅前景右邊則可見到一處規模較小的市鎮:蘇澳及蘇澳港。除了前述這兩個焦點外,要看的便是當時主要的交通建設,也是此圖刻意凸顯的「合歡越嶺道」及「臨海道路」,因為幾乎在吉田初三郎繪圖的同時,昭和10年(1935)2月,才剛修築完成這條西起霧社東至太魯閣峽口的「合歡越嶺道路」。〔2〕

太魯閣鳥瞰局部

〈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中的「合歡越嶺道」西段(圖片來源/遠流資料室)

 

做為展覽的中部巡迴,基於地緣我們特別聚焦在其中的「合歡越嶺道」西段做一微觀;首先,越過近景與中景的山嶺,在畫幅遠景偏左的上方找到「霧社」,這應是此圖繪製合歡越嶺道路西段的一個起點,從這個點循著山路直上到了「追分」,追分即今日的翠峰一帶,這段路中間已略過了近年發展成為熱門旅遊點清境農場(即當時的見晴牧場),再往上是「櫻?峰」,即今之櫻櫻峰,繼續蜿蜒而上會來到「合歡」,這裡有日人所設的合歡山駐在所,位置在今之昆陽休息站,在此可遠眺標高3,544公尺的「奇萊主山」及標高3,605公尺的「奇萊主山北峰」,再往上標示了這條路的最高點「合歡山」為3,394公尺,也就是今日在武嶺(標高3,275公尺)向北北東望去之山巔,再往前有「石門」,越過了當時的州廳界續行就是「關?原」,如此也就從臺中州跨入花蓮港廳。若能仔細看圖的話,可以發現,吉田初三郎細緻的將合歡山的景色畫得特別寫實,深綠色林木與青綠色草原交融,讓觀者彷彿身歷其境;以上便是「合歡越嶺道」西段,即今日南投縣範圍內在這張地圖中標示的地名,大約是今日走在省道台14甲線上可以經過的景點。

進入花蓮,事實上也是這張鳥瞰圖最精彩的一段,大太魯閣山區,因為當時無論是日本本土或是臺灣島內各方人士,都視之為旅遊的熱點,又正極力爭取成為「國立公園候補地」,〔3〕所以其中的景點更是畫得鉅細靡遺。這條「合歡越嶺道」原屬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然在經歷殖民政府長年的征討與鎮壓後,1935年間繪成的這張鳥瞰圖中,關於原住民部落的標記異常少見,取而代之的官方的新建設與命名,此或為突顯總督府銳意經營下的成果。

此次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亦提供了館藏地圖5件,其中2件屬於清代的地圖,3件屬於日本時期總督府檔案的附圖,搭配其他精彩的百餘張日本時期鳥瞰地圖一同展出,讓這些平日看似無奇的檔案地圖,在展覽的精心規劃下,顯得生動有趣。其中像是光緒4(1878)年〈全臺前後山輿圖〉、明治28(1895)年「臺灣總督府檔案」〈宜蘭支廳會見蕃人報告〉所附宜蘭地區地圖、日本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紅頭嶼外二島〔火燒島〕出張所成田〔安輝〕技師復命書〉中所附紅頭嶼(即今稱蘭嶼)東清灣地形圖等圖,從中可看出日人對原住民地區之關注,如能與文字史料、相關與檔案結合做深入的研究,相信各界應能藉由此次展覽的連結看到更多地圖中隱而未顯的歷史隙罅。

時事快遞_紅頭嶼.jpg

日本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紅頭嶼外二島〔火燒島〕出張所成田〔安輝〕技師復命書〉中所附紅頭嶼(即今稱蘭嶼)東清灣地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翱翔福爾摩沙-鳥瞰臺灣古地圖展」中部巡迴展由臺灣古地圖史料文物協會策劃執行,並邀本館與國家圖書館、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聯合主辦,將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展出至今(105)年10月23日,除週一與國定假日外,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敬邀讀者蒞臨參觀。

 

 

 

 

〔1〕 參見〈吉田畫伯?麗筆? 全臺灣?一目? 臺博?彩?豪華版 近?全島?景勝?繪?行?〉,《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6月15日A(二)版報導。

〔2〕 「合歡越嶺道」於日本大正3年(1914)開始進行修築。

〔3〕 昭和7年(1932)3月花蓮港廳地方成立「東台灣勝地宣傳協會」,爭取太魯閣作為國立公園預定地,自此無論地方官吏或民間便積極透過報紙、旅遊文宣與各類展覽活動進行宣傳。大約在吉田初三郎來到花蓮繪圖的時間點-昭和10年(1935)6月間,正是這一連串爭取活動的高潮,而後在同年9月,太魯閣成為官方核定之「國立公園候補地」,於昭和12年(1937)12月正式完成「次高???國立公園指定」。

 

------------

 

作者簡介:

何孟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