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原住民族口述歷史的「源頭」:神話之美 本期專題 28 2016/08

文/海樹兒‧犮剌拉菲

 

    神話傳說,是原住民進行「口述」歷史時最根本而重要的話題,是原住民歷史長流裡最原初的「故事」。因此可以說,神話傳說是原住民族歷史的源頭。

 

    本期《原住民族文獻》的專題,要介紹的即是有關原住民神話傳說的幾個面向。

 

    首先是由「開創」並持續推廣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的卑南族人孫大川老師(監察院副院長)概談臺灣原住民的神話之美。在文中,孫老師認為:在許多的情況裡,神話、傳說和故事之間,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界線,因此很難用任何標準將它們區別開來。尤其在一個像臺灣原住民這樣,完全以口傳方式來敘事的社會裡,這個界線更見模糊。就因為這個緣故,在論及臺灣原住民神話之美時,最好以更彈性、自由的態度進入。這樣的觀點,除了提示了我們進入原住民族神話傳說時,所應留意的態度之外,也說明了原住民族相關神話、傳說研究的難度。

 

    專題收錄的第二篇文章,則由原住民文學博士、鄒族的浦忠成老師(考試院考試委員)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神話傳說凸顯的功能與特色。文中將功能、特色具體羅列討論,談到這些功能包括空間指標、歷史回溯、文化標示與人格塑造等;而其特色,則有口傳持續、儀式實踐與在地特性。最後,浦教授也在該文中談到原住民族神話傳說的重要性,即作為歷史文化核心的神話傳說,正是原住民族的軟體資源與土地權利佐證的利器。

 

布農族神話中的「人跟雲賽跑」(圖片來源/海樹兒犮剌拉菲;蘇夢豪繪圖)

 

    臺灣因處於斷層帶,故地震極為頻繁。在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裡,自然各族多會有與相關地震的神話傳說。莊美芳教授這一篇文章,即是在介紹臺灣原住民各族地震神話類型,其從文獻著手,細心地將臺灣各個時期、各個原住民族的地震神話分類討論,並大量爬梳前行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各族地震神話自日治以降的轉化與融會,蔚為大觀。依莊教授在文中得分類,我們可得知臺灣原住民族的地震神話,大致有:1.支撐大地的動物身體動就發生地震型;2.支撐大地的神或巨人身體動就發生地震型;3.觸怒神靈而引起地震型;4.搖動世界柱引發地震型;5.地震時呼喚祖靈以停止地震型;6.大地氣息擾動引起地震型等類型。

 

    本期專題也收錄了兩篇從當代文學作品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神話的小論文,其一是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施靜沂,其介紹了唯一居住臺灣島外之臺灣原住民達悟(雅美)族之「飛魚傳說、捕魚故事與達悟海人的宗教及社會生活」。自古以來,達悟人便視「飛魚」(alibangbang)為友、尊其為神,並以蘭嶼為他們的故鄉,無論傳統歲時祭儀或文學創作,多有關於飛魚的身影。由此,「飛魚」在達悟族人的文化生活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文將帶領閱讀者去認識之。

 

    原住民自開始使用文字來抒發內心的世界、書寫民族的歷史、文化與變遷以後,神話傳說便與當代小說結合。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的碩士生洪瑋其,即以小說《絕咒之島》之例,來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神話傳說與當代小說的結合。據作者之觀察認為:當代原住民文學作品中的神話傳說已經不只是懷舊、復古,更有重建族群歷史、民族尊嚴的意圖。

 

    筆者(海樹兒犮剌拉菲)是從小聽很多神話傳說長大的布農族人,在長期探究並撰述布農民族史的經驗累積下,深刻體認神話傳說即是布農族歷史的「源頭」,進一步認為布農族神話傳說是無法脫離其「歷史」而存在的「源初」故事,亦即,當我們企圖探討原住民族的傳統社會乃至於文化變遷時,由神話傳說著手,或許將更容易進入原住民族的思考脈絡中。

 

本期專題_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jpg

《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書封(圖片來源/海樹兒犮剌拉菲)

 

 

------------

作者簡介:

 

海樹兒犮剌拉菲,Haisul Palalavi,布農族人。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現為原住民族語言發展中心研究員。曾任臺北市原住民部落大學校長、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專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等。著有《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布農族的神話傳說及其彙編》等布農族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