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生蕃」短歌選譯
本期專題
第17期
2014/10
文/賴衍宏
一、前言
素有日本「國風」之稱的「和歌」,發展至今一千多年,其「短歌」體已蔚為主流。臺灣總督府治臺半個世紀期間,報章雜誌常出現短歌作品,而主打短歌旗幟的雜誌,據估計至少廿種以上。拙著〈日本語時代之臺灣短歌〉(東京大學博士論文,2008)的「臺灣歌壇年表」曾列出,《璞》、《原生林》兩大歌誌於1943年2月獲得皇民奉公會主辦第一回「臺灣文化賞(臺灣文藝功勞賞)」;半年後,日本文學報國會舉辦的第二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派出的一位代表齋藤勇,即為另一綜合歌誌《臺灣》的主幹。種種跡象顯示總督府當局對於短歌文學重視之程度。
二、「生蕃」詠譯粹
綜觀總集(如:《南?國?歌》、《高砂歌集》)、別集(如:《高添貞世歌集》、《歌集碧空》)及報紙雜誌等,收錄不少原住民相關作品。然而,由於有些資料取得困難、加上短歌迻譯不易,讓一般研究者望而卻步。近年來,國人透過若干譯介,多少掌握到了殖民時代統治者與「蕃人」的互動狀況。
津端亨編纂的《現代短歌分類辭典》,收錄自明治至昭和年間的16萬首短歌,編者設了一個詞條「生蕃」,該詞第一層意指「不服教化的藩人。住在偏僻地區,不服從中央政治、粗野的蠻族」;第二層則指「臺灣的高山族,特別是住在山地,過著原始生活的原住民在日本統治時代的稱呼。高砂族」。在「生蕃」詞條下,摘錄6位歌人的15首作品。筆者各選譯一首加以介紹。
(1)竹尾忠吉
溪流?渡??魚?刺????曉(????)?真(?)裸(???)?立?生蕃?想?〔我不禁想起——挺著全裸迎晨曉,生蕃的言詞:「橫渡過溪流之後,就把魚兒來叉刺!」〕
此歌選自《南北》(東京:八雲書林,1943)中以1933年〈四月登角板山蕃地〉為題的23首連作,描寫生蕃脫了精光的身軀迎接晨曦,再加上他興言捕魚,聽了更勾起歌人的好奇心。
依《南北》介紹,竹尾忠吉於1911年4月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部理財科。1943年時任職於千代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阿羅羅木》同人。日本文學報國會短歌部員。1933年3月至1935年8月居臺期間,南來北往,足跡遍及屏東、宜蘭等地。
(2)加納小郭家
朝?間?山下?來?生蕃(????)?芋?換???藥??盛?〔破曉清晨間,生蕃下山及於此,運抵芋頭貨,吾欲調配妥藥劑,確保交易不錯過。〕
該首出自《加納小郭家歌集》(東京:古今書院,1941),原為〈診療〉4首中的第一首。當時,加納往診於今萬巒、春日等地,為了向附近原住民取得農作物,利用其醫藥知識將藥品供應給對方,以物易物。他在字裡行間暴露出原住民部落貨幣經濟尚未普及的問題。
依據河口茂、小林土志朗合編〈臺灣代表歌人小傳〉記載,本名加納和氣生的小郭家,「潮州、臺南1913至1939年為止,23年,渡滿後1年即客死,公醫。」在《加納小郭家歌集》中有〈生蕃來〉、〈蕃山行〉、〈入蕃拾遺〉、〈熟蕃村〉等篇目,可見這位醫界前輩與原住民頻頻接觸。加納曾自創「白柚社」、誘掖臺南短歌界同好,其遺著獲得一代歌人齋藤茂吉的極力推崇。
(3)野下未到
生??身?生??????生蕃(??)?守?山?巡查????????〔有性命之軀,只圖個謀求生計,我深入山間,變身為一名巡查,緊盯住醜陋生蕃。〕
該首出自《新萬葉集》第六卷(東京:改造社,1938),原文「生蕃?守?」,若譯為「保護原住民」(註1),似乎美化了日本殖民政權,有待商榷。總督府在原漢交界的隘勇線架設起鐵絲電網,以防堵原住民;依《日本國語大辭典》定義,「守?」意指防禦外敵入侵、「??」意指醜惡;又據《新萬葉集》第六卷記載:野下「本名潤。1900年生於鹿兒島縣。高等小學校畢業後來臺。」野下於1920年服務於南投廳庶務課,翌年轉往臺中州內務部地方課,1926年調至臺南州內務部地方課,1928年起升任為「屬」,並任職至1939年。其間心境的轉折,若再參閱〈歌詠的人們古都臺南的短歌壇/鬥士的面影 臺南歌壇的前輩〉(《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元旦)一文,可知野下是一個「怪人,懷抱著教育蕃童的遠大理想,成為蕃界巡查,但由於現實面醜惡而感到幻滅的悲哀,現在則安坐在臺南州地方課屬的位子上。」他這首短歌描寫自己為了謀生,從日本內地來到殖民地討生活,在危險的山區維持治安,緊張兮兮地防備生蕃。
(4)窪田空穗
大君?????????????生蕃人??民?????〔日本國天皇,治世威德誠可畏!展示於此處,不論愛奴或生蕃,皆納入皇民新附。〕
該首出自《濁??水》(東京:國民文學社,1915)原係以〈觀拓殖博覽會而行〉為註的連作4首壓尾之歌,道出日本國威加諸四方,外地少數民族紛紛與內地人一齊沐浴在浩盪的皇恩之下。
根據1912年9月27日《臺灣日日新報》的〈蕃人赴博覽會〉報導指出,1912年東京拓殖博覽會,最初設定目的是「以為人類學之參攷」、並預定由「屈尺蕃污萊社蕃人一家族五名」代表出場。該報12月10日〈陳列蕃人還鄉〉一文刊載:「會中,作為人種學研究參考品而展出的烏萊蕃人男女四名,為東都子女留下所有珍談笑柄,竟也吹起時髦風、意氣洋洋,昨日搭乘入港之信濃丸歸臺。」歌人觀點,則迥異於專業學術或通俗笑料,純粹只是基於當代正確的政治觀,表現出泱泱大日本在臺的殖民成果。
《新萬葉集》第三卷記載,窪田空穗1877年生於長野縣,1904年畢業於東京早稻田專門學校文學部,歷任編輯、教員,現任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1914年創刊《國民文學》,歌集13部。《文學報國》(1944年9月10日)顯示,他在戰時更出任日本文學報國會「短歌部會長」。
(5)松村英一
皮???素肌?著??生蕃?汽車?????似???????〔生蕃著皮裘,接觸肌膚貼身穿,憑這般衣容,也能來搭乘火車,教人感到不相稱。〕
《新萬葉集》第七卷記載,松村英一1889年生於東京,以著述為業。受教於窪田空穗,《國民文學》創刊之際即從事編輯。歌人久仰臺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乘坐森林鐵道小火車打算觀賞日出,途中撞見同車有位奇裝異服的生蕃,與一般人的衣著大異其趣,因而訴諸短歌,以批判的語氣質疑蕃人。
(6)岡本治彌太
波?穗????出???生蕃????健男?濡??髮??〔健壯強生蕃,讓自己鑽出浪峰,潛水已成功,頂著一頭濡濕髮,我為之嘆息感動!〕
該首出自中央歌誌《詩歌》(1917年2月),歌人看出原住民健兒特別擅於利用身手矯捷的優勢,展現其水裡來浪裡去的帥勁。
據河口茂、小林土志朗合編〈臺灣歌人作詠抄〉指出:岡本生平「歌誌《人形》同人,西口紫溟的僚友,東洋保險臺灣出張所長,臺灣歌界公認的權威大前輩。」若參看《人形》1919年2月號留下的歌會紀念照,正中央打著蝴蝶結領帶的是西口紫溟,坐在他右側的是選者加納小郭家,左側露出一抹淺笑的是岡本選者,透過此一寫真,不難想像當年歌會盛況。
《人形》歌會紀念寫真。(圖片提供/賴衍宏)
三、結語
在6位歌人眼中,生蕃的優點是身手矯健識水性,擅長游泳,習於赤裸捕魚為生;所販賣的農產品,也頗能抓住日本人的胃口。換言之,農、漁業方面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缺點則是在於傳統衣著文化,他們直接搭配皮裘而未穿衛生內衣褲的習慣,讓人為之搖頭嘆息。
至於政治層面,有歸順生蕃一行人親赴東京與其它弱小民族一齊被視為新附「皇民」的表率;也有一些生蕃不願放棄抵抗,長期與隘勇線內展開對峙,使得戒備著生蕃的武裝警察焦慮不已。(本文作者為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助理教授)
註釋
註1 陳黎等譯,《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台北:二魚文化,2008),頁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