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從樹皮衣解讀南島文化——《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導讀 本期專題 15 2014/06

文/張至善

【編按】2008年3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收到日本收藏家岩佐嘉親(Mr. Iwasa Yoshichika)捐贈總數超過1萬8,000餘件的大洋洲文物與其相關調查資料,岩佐嘉親長年投身於大洋洲南島語族社會文化的研究調查,將其畢生收藏捐贈給從未來過的臺灣,他說:「我希望能將文物捐回有南島語族人民的國度,略表回饋之心。」

此為臺灣博物館罕見的跨國捐贈壯舉,透過史前時代南島語族的跨海遷移與擴散,連接了從史前到近代的臺灣與太平洋島嶼的文化連結,史前館並陸續辦展,進行相關研究整理。在國內首度以樹皮布及相關典藏品為主題出版《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一書,使國人彷若親隨岩佐嘉親的田野行腳與文物採集,進入浩瀚無垠的南太平洋,深入屬於泛南島語系共同的「南島記憶」,探究與臺灣原住民文化的相互聯結。

《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係史前館為日本岩佐嘉親捐贈之大洋洲文物而編撰出版的第一本專書。樹皮布是一種古老傳統,我們可以想像在紡織技術發明以前,在熱帶地區許多人會採取手邊容易取得的植物樹皮「打樹成衣」,用以蔽體。現今,許多仍在製作樹皮布的族群是屬於南島語族,樹皮布文化與南島語族之間存有什麼樣的關係,是件值得探究的事。

專書是以圖錄形式,介紹史前館獲贈自岩佐嘉親蒐藏之大洋洲樹皮布相關藏品,收錄的文章計有筆者撰寫的〈南島語族與樹皮布文化〉、葉美珍助理研究員撰寫的〈史前時代樹皮布的想像-從卑南遺址近年出土「有槽石棒」談起〉、羅素玫教授撰寫的〈臺灣阿美族與南島民族的樹皮布文化:一個比較研究觀點下的可能視野〉,以及王勁之研究助理撰寫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大洋洲樹皮布相關館藏簡介〉等專文。

封底.1

日本岩佐親嘉將畢生收藏的大洋州文物捐贈給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由〈南島語族與樹皮布文化〉開始,以樹皮布為核心探索方向介紹,首先提供跨領域的研究構思,試圖用遺傳學中的生物親緣地理分析來推測構樹的移動是否和人群的移動有著相似的移動路徑;再提及以考古證據來推估樹皮布文化的分布狀況,或觀察現在正在進行著樹皮布的人群文化等,分別以生物學、考古學及民族學的視野來探討樹皮布的種種途徑進行簡略概述。第二篇專文〈史前時代樹皮布的想像:從卑南遺址近年出土「有槽石棒」談起〉,以考古學上的證據來探討;在岩佐嘉親捐贈的標本之中有2件石製樹皮布打棒,經過葉美珍和從卑南遺址近年出土的「有槽石棒」進行比對,發現兩者的製作邏輯是相同的,都是以敲擊用途作為考量,這樣的發現讓我們對樹皮布在史前時代的樣貌有了想像的憑藉。

馬克薩斯圖


                      馬克沙斯樹群島的樹皮布。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薩摩亞

                     薩摩亞樹皮布。(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斐濟樹皮布

                                 斐濟樹皮布。(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巴布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樹皮布。(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羅素玫則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考,在〈臺灣阿美族與南島民族的樹皮布文化:一個比較研究觀點下的可能視野〉一文,以阿美族的樹皮布工藝發展與其他南島民族文化與工藝展演的一些觀察出發;阿美族傳統的樹皮布以實用為目的,少有裝飾,但近10餘年,樹皮布工藝品在文化復振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在地現象,對照其他南島民族的樹皮布工藝,引伸出一個比較研究觀點。此篇文章將臺灣本地阿美族樹皮布文化,與其他地區之樹皮布文化加以連結,別具意義。這批獲贈的樹皮布相關藏品有什麼物件、內容和類別?則有賴王勁之進行初步的分類和簡介,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大洋洲樹皮布相關館藏簡介〉一文介紹給讀者。


在圖版的編輯上,每一單元配合岩佐先生拍攝的田野影像,作為單元之區隔,兼以傳遞當時田野紀錄的樣貌,本書收錄標本211件,田野照片16張。圖版單元由製作工具開始,接以不同的國家、地區作為單元劃分,介紹精彩的樹皮布標本影像,最後以衍生的樹皮布工藝品作為結尾,呈現由傳統到現代,平面到立體的時序思維。我們希望整理、發掘藏品的知識並與大眾分享,祈使物件來到博物館時,擁有更生動豐富的面貌,不再只是寂靜的躺在典藏室裡,不致辜負岩佐嘉親將文物捐贈給史前館的美意。

打樹成衣

《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書影。(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這本專書以大洋洲樹皮布文物為主題,融合本土知識及發掘臺灣原住民傳統文化,內容深入淺出,為國內及國際相關領域出版品中第一本專業的圖錄專書。本書之出版,一方面對於認識臺灣及世界南島語族多元文化,具有積極啟發及教育意義;另一方面,亦能藉由分享捐贈文物知識給更多社會大眾,彰顯社會公益價值,並發揚國際博物館精神,可說是一本深具多重意義的專業博物館出版品。(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