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點樹成金──樹皮躍身文創新秀 原鄉報導 15 2014/06

文/湯蕙華

原住民文化向來有十分豐富與優秀的傳統工藝,如編織、製陶、織繡、雕刻等。隨著文創產業的興起,許多原住民工藝者逐漸脫離傳統工藝的製作模式,題材多元化,運用嶄新的文創視野,帶動原住民文化不斷與時代交融,創造時尚美學趨勢,提升經濟價值。透過文創設計師的創作歷程與實作案例,闡釋原住民文化發揚的另類方式。

當粗糙的樹皮也能化身龐克搖滾風的時尚服飾?亦或變成作工細緻的華麗的晚禮服?甚至變身成各類令人驚豔的文創商品,如樹皮書套、樹皮皮包,曾在臺中中友百貨展出獲得熱烈迴響。這位運用極致巧思使樹皮登上時尚美學舞臺的魔法師,就是樹皮藝術家林戎依。

來自臺東成功的阿美族年輕人林戎依,談起當初之進行樹皮布藝術製作的緣由。她自認不擅唱歌跳舞,不能發揚傳統音樂舞蹈,但源於對部落文化的熱情,就運用樹皮來創作阿美族的精神文化,希望讓年輕人或更多不認識樹皮衣的衣服產生興趣,進而認識樹皮布文化。

 

07龐克樹皮魚尾裙

 

                                 樹皮也能變身成華麗晚禮服。(圖片來源/林戎依)

 

篳路藍縷終不悔,獨力編織翩翩彩衣

樹皮布傳統工藝看似簡單,製作過程卻是相當費時耗力,以致很少年輕人願意嘗試。林戎依能堅忍地全心投入製作樹皮布藝術,可追溯她的成長歷程。她曾是受扶兒童,臺東家扶主任彭麗真認為,成長歷程帶給林戎依堅毅和涵容的養分。林戎依於2010年升大三的暑假,在都蘭部落接觸到阿美族傳統工藝樹皮布,便對這項工藝的美感到震懾不已,師承田易奇(樹皮布耆老沈太木的助手)開始學習這項傳統工藝。

在創作樹皮衣的過程,她遇到不少困難。就讀臺東國立大學美術產業科系的她,雖有美術專業,卻苦無實作經驗,於是在升大四那年毅然休學,去學習製衣基礎。她自己上山挑選構樹,用採集方式小心地鋸下來,留下根及樹節讓樹能夠繼續生長,放在一根光滑而粗大的木幹上,再用木棒敲打到表皮脫落,接著剝取內層較細的纖維,捶打成薄片,最後縫合,製成一件衣服,加上染色及加工,製作一件衣服約需花2週時間,過程中粗重的體力是鮮少女性能夠從事的,製作過程雖然辛苦,但林戎依說:「我自己採集構樹,以謙虛感恩的態度製作樹皮布,獲得的不只是經驗,還有大自然給予的價值,因為這項工藝給了我動力,實現了我對服裝設計的夢想,也讓我為我的族群盡一份心力。

 林戎依

 

 林戎依獨力取得樹皮材料,採集過程相當辛苦。(圖片來源/林戎依)

美麗傳承樹皮文化無限可能

這股對傳統文化保存與發揚的使命感,表現在林戎依的作品一覽無遺,時而古典,時而時尚。林戎依詮釋自身作品:「我的樹皮布,穿上傳統,披上顏色;加入對比,融入衝突;時而龐克,時而素雅;我的樹皮布,有了理念,有了個性。」作品強烈傳達美麗與勇氣,象徵著傳承與創新的多重力量交融。

   09盔甲式樹皮衣

                            林戎依的作品有前衛風格。(圖片來源/林戎依)

06龐克風樹皮衣禮服

  林戎依的作品加入傳統的素雅元素。(圖片來源/林戎依)

                       

仔細觀察其衣服作品有明顯的纖維紋路,其原料是構樹的樹皮,視覺上雖粗糙,穿起來卻很舒適,取自樹皮搭配龐克鉚釘元素裝飾的包包,襯托出樹皮禮服更加熱情奔放;林戎依絕佳的染色與製作技巧,使得每件作品都有獨一無二的美感,愛美的女性更不用擔心「撞衫」與「撞包」。天然素材與時尚創意,使得樹皮衣不再只有單一表情,兼顧環保與特殊美感。林戎依希望創新作品能顛覆一般人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多元體驗原住民文化。

在2012年起林戎依受邀擔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文化遺址公園駐園藝術家,自此陸續受邀參展,並在2014年5月成立「獨樹依織」工作室,開放提供商品製作、藝術創作和工藝傳承等服務。

林戎依設計樹皮衣的文創商品,不但反映出過去原住民堅毅卓絕的工藝技能,更展現原住民文化創新的無限可能,使樹皮羽化成美麗彩衣,與時俱進登上時尚舞臺。透過嶄新的創作技巧,引領著不斷有年輕人加入樹皮布藝術創作行列。這一股文創風潮,使人堅定相信美麗樹皮布藝術文化,將燦爛地綻放於這塊土地。

PLAY BARK型錄_Page_21.1

林戎依運用巧思將樹皮構成各類文創商品,提升樹皮布藝術經濟價值。(圖片提供/林戎依)

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