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國土的角度看美麗灣
本期專題
第10期
2013/08
文╱本刊編輯部
【編按】近年來,各界對於「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草案」有諸多的討論與爭議,至今尚未拍板定案。其實質內涵是著眼在自然環境以及全體社會的保護,但對於弱勢群體(如原住民)之生存與人文活動空間,卻未能顧及。美麗灣事件的發生與懸而未決,反映出這一塊空闕亟待被討論、補充的處境。
在幾經波折後,臺東縣政府於2013年3月恢復了「美麗灣度假村」的開發工程,度假村所在地的卑南鄉富山村居民,則以環評無效、復工違法為訴求,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7月,高雄高等行法院裁定:美麗灣應予停工,以免繼續對杉原海岸的自然與文化生態造成無可挽回的破壞。
Bulrabulrak:「兩兄弟傳說」
臺東杉原海岸。(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美麗灣度假村」預訂地「杉原海岸」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富山村,是東海岸最長、面積廣大的沙灘,世居於此地的都蘭阿美族稱為fudafudak,卑南族則稱為bulrabulrak,兼有卑南族與阿美族血統的學者林志興指出,此一名稱由來,或許與「兩兄弟傳說」有些關聯:有一對兄弟在杉原海岸搭建青少年會所,禁止任何人靠近此地,否則格殺。這對兄弟的父親碰巧從知本前來探望,他帶著要贈給兒子的銅帽、沿著海岸行走,就在靠近會所之處,兩兄弟遠遠發現了,呼喊著請他不要走近。但這位父親並不知情,老遠走來的路上,對兒子高興地喊:「兒子呀,我來探望你們!」最後,這位父親因觸犯禁忌,仍為兒所殺。bulrabulrak,可能就是描述銅帽「閃閃發亮」的樣子。
日治時期,曾有杉原產業株式會社在此開設農場,因此沿稱杉原海岸。附近除了都蘭鼻(阿美族神聖地區)、阿塱壹古道的風箏石(卑南族傳說實體)外,還擁有多樣化的魚類生態、是綠蠵龜的產卵棲息地;考古學者曾經多次提出呼籲,這裡有多處的考古遺址,政府單位應妥為重視並善盡保護之責。
美麗灣事件可以追溯到2003年,民間開發集團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46條,向臺東縣政府提出開發計畫;BOT內容包含興建「杉原海水浴場」、「美麗灣度假村」,希望將杉原海岸轉化為觀光場域。2004年底,臺東縣政府批准開發杉原海岸近6公頃之土地(佔杉原海岸90%面積),並簽下長達50年的租約,形同剝奪了阿美族、卑南族人世代生活的杉原海岸,以及與這片海域產生的文化記憶。
南王部落神聖傳說發源地
杉原海岸是阿美族刺桐、伽路蘭、富岡部落的居住場域,是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神聖傳說發源地,也有漢人村落如富山、郡界、新蘭等在此發展,可以說孕育了豐富的南島文化。依照現有原住民土地的劃分法,杉原海岸屬阿美族與卑南族之「傳統領域土地」。「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條稱:「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原住民族或原住民所有、使用之土地、海域,其回復、取得、處分、計畫、管理及利用等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21條則稱:「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
但法令有時而窮。「原住民族基本法」所指「傳統領域」應如何界定,並未有進一步具體可通用依循的說明。再者,對於原住民族土地及資源權利之相關事項,僅有「另以法律定之」數語,並無具體條文。對於原住民權利的認定,其實標準模糊、個案解釋,使得「傳統領域」、「保留地」可能淪為空懸的概念。
杉原海岸南側礁石區,遠方背景為海岸山脈與都蘭鼻。(圖片來源╱刺桐部落格)
此外,2012年9月,環保署對於「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部分條文草案進行修正,其中第5條有關原住民族地區的開發,內容變更為:「開發基地位於原住民保留地者,應檢附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當地原住民族之徵詢意見或同意文件。」對於獲得當地原住民之同意一事,僅採取寬鬆的認定標準,此舉亦為往後的開發資格之取得,留下了模糊的詮釋空間。
「文化國土」杉原海岸
在「原住民族基本法」中,論及擁有原住民歷史淵源、文化特色之地區,須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可視為「原住民族地區」受到保護。如此做法雖有甚佳的立意,但程序上卻顯得消極。學者林志興指出,以美麗灣一案為鑒,倘能夠重新以「國土利用」或「國土復育」的角度來考慮,那麼,政府所應負起的使命,至少包含:
(一)對原住民傳統生活環境(生計)的保護;
(二)對遺址的保存;
(三)對阿美族、卑南族神話傳說與記憶空間的保存。
從大領域來看,美麗灣開發案所在地的杉原海岸,不僅是原住民,也是臺東居民重要的休憩場所,「休憩」也是土地所承載的功能之一,並不只是作為經濟發展而存在。因此,開發,並不會是臺東別無選擇的一條道路,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考慮。而國土的利用方式、當地居民的實際感受,更應當是政策或決策施行時,一併考量的重點,這個重點,正是美麗灣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文有關阿美族、卑南族之地名神話傳說及國土復育觀點,承蒙學者林志興(Agilasay Pakawyan)加以補充與指正,特此致謝。林志興,現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籌備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