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萬山魯凱族語研究 部落故事 9 2013/06

文╱齊莉莎、林惠娟

    所有臺灣南島語言都面臨消失的危機,目前我們除了以各種方式延續語言的生命外,更實際的作法是蒐集和保存現有的語料,保存方式可以分為四種:編輯教材(如:林1999)、蒐集語料(如:Zeitoun & Lin 2003)、撰寫語法專書(如:Zeitoun 2007)、編輯詞典(如:Zeitoun et al. In preparation)。

魯凱族語之分布及人口

      魯凱語是現存的十四種臺灣南島語之一(請參考下圖),包含六種方言(大南、大武、霧台、萬山、茂林及多納),分布於臺灣南部,截至2013年4月人口數約為一萬二千餘人。魯凱語包括六個主要方言,依地理位置可區分為高雄市北邊的茂林(Maga,自稱teldrika)、萬山(Mantauran,自稱 ’oponoho)、多納(Tona,自稱 kongadavane),以上三者合稱為「下三社」;屏東縣南邊的霧台(Budai,自稱 vedray)、大武(Labuan,自稱laboa)及臺東縣東邊的大南(Tanan,自稱taromak)。

Visio-魯凱部落分布圖

                       萬山魯凱語之分布圖。

      魯凱語的內外關係——即魯凱方言的分支,以及魯凱語在臺灣南島語中所處的地位——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Kaneko(金子???)和Tsuchida(土田滋)教授(2005:149)根據日本文獻(Utsurikawa(移川子之藏)et al. 1935:260-262 and Mabuchi(馬淵東一)1974:348-354, 511)指出:“the Mantauran originally settled in She-pu-nuk〔內本鹿〕, where they were attacked, moved to the area of the present Bunun village Varisan, and then settled in the location they left when they relocated to the present-day villages〔in 1959〕”。【譯:萬山人原居住於內本鹿,因為受到攻擊而遷徙至目前布農族所居住的Varisan村,隨後又遷移至他處(舊萬山村)。現在他們所居住的村莊(新萬山),就是當時他們所搬離的舊萬山。】至今,萬山村莊可再分為二個村:下萬山稱為「萬山村」,上萬山稱為「鳳梨村」。兩村之間相距大約一公里,並沒有任何方言辨別之差異。

萬山村2003       鳳梨村2003

萬山村(tavale’eve’e)。                                       鳳梨村(tapangozalae

 (圖片來源╱Zeitoun and Lin 2003:89)                    (圖片來源╱Zeitoun and Lin 2003:89                                             

  

發音人介紹和資料蒐集

呂玉枝

      齊莉莎自1992年8月就開始在魯凱族萬山村展開田野調查工作。當初除了李壬癸教授(1977)的文章之外,似乎沒有語料可以參考,也沒有太多合適的發音人可以訪問(「合適的發音人」指會講流利的萬山話,且又會翻譯成中文的人),因此那時候作田野非常艱辛。草創時期的田野調查,不僅受限於不易尋覓合適的發音人,且主要發音人呂玉枝女士於初期對於翻譯中文例句為萬山魯凱語,並無太大的興趣。因此,轉而採取記錄她所感興趣的內容為主,其蒐集的長篇語料中包括她個人的回憶、文化…等。

呂玉枝(’elrenge lapangolai)。

(圖片來源╱Zeitoun and Lin 2003

《不要忘記們咱們萬山的故事》(Zeitoun and Lin 2003)

不要忘記咱們萬山的故事     林惠娟自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間,曾斷斷續續擔任齊莉莎博士之專任助理,於1999年出版了一系列萬山方言的教材(林1999)。兩位作者作田調時的最初目的即是為了進行「魯凱語萬山方言主題詞典」之編輯工作(Lin & Zeitoun 1997),並非為了撰寫呂女士個人的回憶;卻在訪她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迷人的世界,瞭解到另一個文化和傳統習俗(如:童年、婚姻需求和過程),也嚐到不同食物(如:豬肉、烤魚、包魚的年糕、小米飯等)。 由於呂女士的敘述遠遠超出了一般詞典所該有的頁數、份量,於是最後決定將她的敘述單獨成冊出版,但依舊保留了「主題詞典」的主要精神,並且將一些較早期蒐集之語料也包含進去,例如書中所蒐集的兩則故事——婚姻(第十二章)、童年(第十三章)——與其他的民間故事一併收錄於1992年8月第一階段的萬山語田野調查工作。語料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分為178個段落的回憶,內容分括中、英文翻譯,並加上了以民族誌人類學式的說明(如:地圖、照片);第二部分則將段落分成句子,並將句子裡的每個詞彙加入中、英文註解以及語言學的分析。這些資料在重新排版與編輯後,在1999年1月至翌年5月經過不斷地修改、潤飾,並且一字不漏地再誦讀給呂女士聽過後,終於在1999年1月獲得她本人的認可而出版成冊。 呂女士不幸於2000年5月6日過世,在她過世後,關月英女士與藍貴英女士協助我們重新分析所收集的語料、更正翻譯、並提供其他語料、詞彙、例句,以及傳說故事。

《萬山魯凱語參考語法》(Zeitoun 2007)

萬山魯凱語參考語     這些語料不但出版於《不要忘記們咱們萬山的故事》(Zeitoun and Lin 2003),後續也作為《萬山魯凱語參考語法》(Zeitoun 2007)一書主要的語料分析內容。 《萬山魯凱語參考語法》為目前對魯凱語萬山方言描述最完整之著作,目的在於呈現萬山魯凱語的特徵,使讀者可以進一步瞭解這個語言;此外,本書亦提供足夠的語料,以方便讀者比較萬山魯凱語和其他魯凱方言或其他臺灣南島語。本書最終目的在於成為魯凱語跨方言比較研究的基礎(見Zeitoun, in preparation)。 萬山魯凱語有十五個輔音 /p, t, k, ’, v, s, h, dh, c, m, n, ng, l, r, lr/ 和四個元音/a, i, e, o/。重音通常落在第一個音節。基本音節結構為:(C)V,而一般詞彙可含有兩個、三個或四個音節。萬山魯凱語的構詞方法特別豐富,有四種,分別為:衍生、詞幹轉換、重疊和複合詞。萬山魯凱語的詞類別包括:名詞、動詞、代名詞、指定代名詞、副詞、數字、詞組、子句或跨子句之成分、感嘆詞,但卻沒有形容詞、介詞、格位標記、助動詞等。萬山魯凱語為中心語加標語言,因此所有句法上的關係都標註在中心語(例如:中心名詞或主要動詞)。此外,萬山魯凱語為受格語言,也就是不及物動詞的單一論元和及物動詞的主事者有相同的標示。在名詞組,指定代名詞往往出現在名詞前。有兩種名詞修飾語,一種為動詞性,另一種為名詞性,動詞性和關係子句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動詞組包括動詞和賓語,而動詞上會出現各種表示動貌、否定或人稱之詞綴。時間副詞出現在動詞組之外,也就是句首或句尾。語態分為主動和被動。萬山魯凱語主要有兩種句型:第一種為名詞句、第二種動詞句。兩種句型的詞序都相當自由,但通常動詞都出現在句首。將論元移到句首成為主題非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萬山魯凱語的補語結構有四種不同的呈現方式:零標記結構、連動結構、名物化、使動變形律。述說結構與零標記結構在句法上的表現很相似。副詞子句必須分析為從屬句,但並列子句為同等句。 (本文第一作者齊莉莎(Elizabeth Zeitoun)為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副所長、第二作者林惠娟(kadhaalae leeve)目前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班三年級

相關書目

Lin, Hui-chuan. 1999. Let’s Talk Mantauran, Vols. 1-6. Taipei: Crane. (In Chinese)

Lin, Hui-chuan and Elizabeth Zeitoun. 1997. A Thematic Dictionary of Mantauran. Ms. (In Chinese & English)

Zeitoun, Elizabeth and Hui-chuan Lin. 2003. We should not forget the stories of the Mantauran : Memories of the pas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 A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Zeitoun, Elizabeth. 2007. A Grammar of Mantauran (Rukai).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onograh Series A4-2. Taipei: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Zeitoun, Elizabeth. In prepar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kai. Ms.

Zeitoun, Elizabeth, Hui-chuan Lin, Chiu-hsiang Lu. In preparation. A Dictionary of Mantauran (Rukai).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