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文獻電子期刊/期刊內容

原漢一家親──Calavi(下多良部落)漢族陳秀琴女士訪談 人物專訪 8 2013/04

採訪‧攝影╱巫化.巴阿立佑司

陳秀琴女士的故事,是一段彷若電影的情節:50多年前,她與丈夫一家四口,人生地不熟的來到了排灣族的下多良部落,原想來找朋友謀工作,沒料到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經營起雜貨店。她說:「我以為住了二、三年就要搬走了,不知道怎麼會住那麼久。」她在這裡落地生根,守著部落半個多世紀,儘管排灣族年輕人紛紛下山找工作,她卻已習慣了部落,因為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朋友。

陳秀琴女士1【受訪者】

姓名:陳秀琴

族別:漢族

語言:河洛話(閩南語)、夾雜國語;不會說排灣話

年齡:受訪時85歲(1925年生,今年88歲)

子女:二子二女

【採訪記錄】

時間:2010年12月19日

地點:臺東縣太麻里鄉Calavi(下多良部落)陳秀琴宅

────────────────────────────────────

巫:請問您是民國幾年到下多良來的?

陳:民國47年。

巫:您為什麼會來這邊做生意呢?

陳:我的家在鶯歌,以前是做碗的,我們家兄弟很多,所以就各人的、各人的分

    開找工作。我先生在這邊(臺東市)有朋友,所以就過來了;可是忘了朋友

    的地址,我們就先住在仁愛旅社。那時候,我的大兒子才三歲,老二才四個

    月大。

巫:然後呢?您們是怎麼來多良的?

陳:那時候,有一個也住在旅社的阿媽,我們剛到時,她就問我:「太太,我看妳心裡有煩惱!」我們就這樣子講話了。我告訴她說要找朋友,可是匆匆忙忙,忘了他住在哪裡。到了臺東後,才知道臺東是那麼大;我們講話很合得來。我跟阿媽說:「我們找不到那個朋友,因為住址不一定,可能換了。所以就住在旅社,可是我有一點煩惱,因為天天住旅社,付不起的。」

    以前比較落後,我那個老大,講他要大便,他還很小嘛,三歲而已,不敢去廁所,因為黑黑的。我就跟他講,你到外面去好了,我再去掃。他就到外面去大便,然後光著屁股走到房子裡來。

    有一個住金崙的歐吉桑,在賣虱目魚的魚苗,他抓魚苗時,是用魚網,需要人家的幫忙,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那麼發達。他那一天來到仁愛旅社,我的那個孩子剛好去外面大便,褲子沒有拉起來,就這樣走進來,我就給他擦屁股。啊那個阿媽,就給那個抓魚的歐吉桑講說,這個太太他們家的兄弟很多,各人出來找工作,現在來臺東。你抓魚不是什麼地方都走過了嗎?有什麼工作可以給他們做?或有什麼生意可以做?那個歐吉桑說:「有,有,有。」就是在這裡(指下多良),因為那個作主管的人要調走了。

巫:那個主管是臺灣人,還是日本人?

陳:臺灣人。這裡以前有派出所!那個主管要調走了。那一天,我的先生去找朋

    友,不在。然後,那個歐吉桑就跟我講說:「有。」有一個主管他要調走了,

    他是在下面(指地勢低,靠近南迴公硌路旁)的地方作生意。

巫:那個主管也是作雜貨店的? 

陳:對。所以要頂讓給別人。歐吉桑跟我說:「明天妳先生回來就跟他講到金崙那邊等我,我再帶你們去看。」就是現在下面已經拆掉的那個地方。那裡現在有一間店,叫做「山海戀」;那個雜貨店就在旁邊。

巫:在公路旁嗎?

陳:對啊。就是在下面那邊,不是這邊。結果歐吉桑就帶我們去看店,而那個主管的太太也是要去臺東作生意什麼的,啊這個房子要退給人家這樣。來這裡以後,我們就講話、講話。我以為住了二、三年就要搬走了,不知道怎麼會住那麼久。

巫:所以您們本來之前是住在下面,那怎麼會搬上來呢?

陳:以前這裡都是小路。所以我們就上來這裡;以前沒有電。我先生會發動(打小米的機器),會打小米什麼的,大家就拿小米給他打,一公斤5塊錢。就這樣做、這樣做,做到小孩子長大;小孩子都在臺東讀書。就住了這麼久。

巫:這裡以前都沒有人住嗎?

陳:以前都沒有房子。搬上來的時候,路沒有現在這樣子大,都是小路。我們用茅草蓋房子。

巫:所以您們是先用茅草蓋房子,然後慢慢再蓋成現在的樣子?

陳:幾年以後才蓋的。

巫:這個地也是您們的嗎?

陳:這個都是政府的。

巫:那地上的這個房子是您們的嗎?

陳:房子是我們自己的。

巫:您在這裡作生意很好嗎?會不會常常我們排灣族給您欠錢?

陳:還是會啦。多多少少,沒有那麼好啦。我的先生會收這裡出產的花生啊,小米啊,我們都給它收去賣。

巫:所以是賣給您們,然後您們再拿去賣? 

陳:對。有人來買,我們就賣給他。我們是小賣(零售),就賣給大賣(中盤商)

    的人。

下多良風景巫:那這些貨是有人來送,還是您去臺東買回來?這些貨誰送過來?

陳:現在都有人來送啊。打電話,方便啊。我說,要什麼,要什麼,啊你給我什

麼這樣。

巫:那之前呢?

陳:沒有。以前有一個專門的貨車啊,會經過這裡,是專門送貨的。你要什麼跟

    他講,下一次來的時候就會送什麼。啊以前公賣局都到我們前面來下貨,來

    下酒。

巫:現在呢? 

陳:現在沒有了。太麻里公賣局,你給打電話,告訴他你要什麼。

巫:他就會馬上送過來了?

陳:不一定。禮拜一給他打電話,說要什麼,禮拜二,他就會送過來了。剛開始是打電話給大武的公賣局,它有專門配酒的。它以前沒有瓶子,都是用桶;

    大大的那個桶。然後再一個、一個的,看是要買2塊錢,還是多少,用瓶子(散裝)給他帶回去。

巫:您覺得這邊的排灣族怎麼樣?他們的人怎麼樣? 

陳:他們老人家都是跟我講日本話。我們是這樣溝通的。

巫:您們跟排灣人的互動怎麼樣?

陳:不錯啦。如果沒有很好的話,怎麼可能會住在這裡那麼久?

巫:那您有沒有孩子是跟原住民結婚的?

陳:沒有。

巫:您的孩子會不會說排灣話?

陳:我那個現在住在林口的老大,他很會講哦。我那個老二會聽,他不好意思講。

現在啊,普通的話啊,國語啊、臺灣話,都會講。這邊的人出去外面工作,

現在溝通起來是不錯的啦。

巫:您幾個孩子?

陳:二個男孩子,二個女孩子。

巫:您的先生還在嗎?

陳:已經走了。

巫:所以現在您是一個人在家?

陳:我跟老么的孩子住在一起,而老大在林口。他自己買房子。

巫:您的孩子都已經結婚了?

陳:對。我的孫子都在當兵了。

巫:聽說上面還有一間雜貨店。是嗎?

陳:(那家店的店主)早上開啦,晚上開啦,白天就去工作,不能講是真正的雜貨店。

巫:所以就是您們跟他們(指隔壁的雜貨店)才是真正的雜貨店?

陳:對。可是現在有時候他們會去工作,人家去買東西,他們不在家,所以還是跑過來我們這邊。

巫:那在這裡您們有種什麼東西嗎?

陳:我們岩灣那邊的地有二甲,快到三甲了。是種來做生意的。有時候,有時間收釋迦。沒有時間(採收),那些釋迦都掉落了。啊這個店,現在我一個人就夠了。這個店是我們自己的。像這個現在我在整理的紙,是包釋迦的紙,以後可以再重複用一次。

巫:就是釋迦長出來時,用這個紙包起來?

陳:對。釋迦已經收成了,所以就把這個紙收好,下次可以再拿出來用。我現在就一個、一個地把它們疊好,可以再用一次。

陳秀琴女士2巫:您住在這裡感覺怎麼樣?家人住在排灣族部落的感覺如何?

陳:剛來時,不習慣啊。時間到了,碰到了,不能習慣也得要習慣啊。

巫:哪些不習慣?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同,還是?

陳:氣候啊,什麼的,種種的事情都有啊,而且(交通)那麼不方便。

巫:現在您習慣了嗎?假使要您到臺北去住,會習慣嗎?

陳:我去臺北住的時候,因為空氣的關係,頭就會不時的痛,原本以為是感冒。等到回臺東,在枋寮時,頭痛就不知不覺地好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好的。住這裡空氣很好,沒有什麼毛病。

巫:您每天都待在這裡做生意?

陳:我已經習慣沒有什麼事情做的生活。

巫:所以也不常常出門啦?

陳:有啦。有時候會出去,也有時候會去臺北。

巫:那您在這裡有朋友嗎?

陳: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朋友啊!有朋友啊,但是顧店走不開啊!

巫:您有朋友來店裡跟您聊天嗎?

陳:有啊。

巫:您們是用日本話,還是國語交談?

陳:現在都用國語了啦。年輕人都用國語,說日本話的人很少。啊現在的年輕人因為都出門在外,在工廠工作,所以他們也都很會講臺灣話了。當你跟他們講臺灣話時,你都聽不出來他們是山地人。

巫:所以您沒有煩惱,對不對?

陳:沒有煩惱啊。一天過一天。晚上我這裡也有卡拉OK。我有二間卡拉OK。

巫:您也唱嗎?

陳:哎,老人家唱,大家都跑光光了啦。我那個鶯歌的媳婦回來時,他們一家人就會唱卡拉OK。一首歌才10塊錢嘛。隨便啦,有個電池,就可以開唱了。啊現在大家都好像一家人了,大家都互相認識嘛。好人或壞人我們都知道,因為住在這裡已經五十幾年了。